Page 96 - 《党政研究》2023年第3期
P. 96

二、明确中国式现代社会治理的独特价值底蕴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
             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无疑也将同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发生
             许多交集。然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逻辑基础、目标图景和实践路径都与西方社会现代化
             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在同西方社会共享某些属于现代世界的 “概念体系”的同时,必
             须要清理这些概念的 “地基”,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底蕴。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警
             惕的,我们应当有充分的 “文化自觉”,以免在通往现代化的征途中 “跌入了以欧美为中
             心的文化霸权主义的陷阱” 。落实到社会领域,我们必须以自身历史为基础,在比较视
                                         〔 11〕
             野下准确认知中国式现代社会治理的独特价值内涵。
                  西方现代化的图景是基于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 “现代性”启蒙而来的,在多维现代
             话语体系的表层下,立足的其实是西方个体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价值根基。从哲学层面而
             言,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奠定了现代主体哲学,“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概念” 。理性
                                                                                                 〔 12〕
             主义的觉醒实际上就是个体的觉醒,当个体 “有能力去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时候,这无
             疑敲响了过去各式各样的自然共同体的丧钟,“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
             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在理性主义价值观下滋养起来的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精于规
             划、交易和计算的冷酷无情的现代社会,“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
             冷酷无情的 ‘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实际上,这种畸形的现代化
                                                                         〔 13〕
             虽然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但也对每个人得以安身立命的社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
             害。因此,即使是在西方社会内部,人们对于其现代性的反思也从未停止。
                  然而,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以 “个人主义”和所谓 “理性主义”作为价值根基,而
             必须立基于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所推进的
             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一论述
                                                                                               〔 14〕
             既描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为中国式现代社会治理确立了基本标准。其中,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社会治理的客观情境,意味着中国式现代社会治理必须有
             能力解决大规模人口基础上的组织难题、秩序难题和活力难题、参与难题。“人民共同富
             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和平发展道路”等四大特征,
             则共同强调中国式现代社会治理必须追求 “均衡”与 “协调”,应当避免西方社会那种原
             子式的、极端自利和两极分化的、对抗性的、扩张性的现代化模式。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 ‘社会主义’四个字,叫
             ‘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下开展的。我们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
             化” 。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而共同富裕则是彰显社会主义独特优势的
                 〔 15〕
             重要方面。邓小平多次强调,注意防止两极分化,追求共同富裕,甚至将这一点作为社会
             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过去四年
             我们就是按照这个方向走的,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费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我们允许一些地区、
                                                                               〔 16〕
             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如果中国通过现代化战略,在人均收入方面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而且是共同富
                  4 ·  ·
                 9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