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党政研究》2023年第1期
P. 15
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
会的伟大飞跃” 。质言之,以中国共产党为关键领导力量而开辟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
〔 10〕
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特质,突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独特基因。
(二)在场逻辑: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发展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发展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久
久为功,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回答时代课题,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框架搭建起社
会主义现代化存在与发展模式的多元阐释范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善成型、深入发
展,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释放新活力、打开新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应随时代演变的现代化诉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拓展与丰富同我国现代化发展境况联系密
切。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展开
全方位改革,并就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产生了系列富有战略性、突破性、指
导性意义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 “特色”基调。以邓小平同志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物质层面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进行思考与再认识,突破
“非资即社” “非西即中”的思维,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向引领,将 “市场”与
“计划”作为两种经济手段服务于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奠定了中国社会建构现代化逻辑的
理论基础,彰显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独有的中国特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定了
中国式现代化走在时代前列的时空坐标。世纪之交,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为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在新世纪取得新进展,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全面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意义的矛盾与关系,阐明了中国
式现代化 “解放人”与 “解放生产力”的双重诉求,进一步明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
键是坚持党的领导、目标基点是维护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据时
代求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客观总结、是对党执政规律的有效概括。科学发展观廓
清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向。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现代化建设经验,明确其科学价值导向,将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体布局,超越了西方 “以物为先”的现代化建构取向,指明了中国 “以人为本”的现
代化价值归宿,推动 “人民主体、共享发展”的事实构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我国现代化新局面。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统筹把握 “两个大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础,进一步擘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蓝
图,在把握 “时与势”、统筹 “破与立”、厚植 “根与魂”的进程中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置于 “民族之跃”与 “时代之变”相统一的全局中加以谋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科学表征时代、持续融入时代、切实引领时代,是在解决中国改革、发展、稳
定等问题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在包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已成为中国共
产党人开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行动指南。其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拓宽
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与广度,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迈上新台阶提供关键保障;“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
协调发展” 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生动阐释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 11〕
与意蕴,为深入建构现代化国家提供崭新的文明方案;总体国家安全观则更加强调底线思
维、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着力统筹新时代国家发展与安全,保证在面对各类风险挑战时,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动摇、路线不偏移,以此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置入
国家安全体系中展开。
(三)未来逻辑: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应用指向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应用关键在党。以中国国情为考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
3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