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党政研究》2023年第1期
P. 11

二是有助于知识体系建构。知识体系是由一个个概念组合而成的。这些概念不是简单
             的数量相加,而是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并建立起相应的结构关系。由基本问题而产生的经典
             议题便是其中的逻辑关联性。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属于 “双轨政治”,“自上而下的单轨
             只筑到县衙门就停了”。但在现代国家建设中,自上而下的单轨体系一直延伸到家门口。
             基于此,笔者以 “国家化”的概念加以概括,并关注到在国家化进程中的 “农民性”的
             反应,建构起 “国家化与农民性”的概念。陈军亚教授等人从方法论的角度对 “国家化”
             的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田先红 、任路 等人运用这一概念作出相关问题研究。
                                                      〔 23〕
                                            〔 22〕
                                                                〔 24〕
             陈明和李华胤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积极国家化”和 “治理国家化”的概念。由 “国
             家化”这一元概念或上位概念派生出一系列下位概念或者子概念。众多概念都是围绕基层
             治理的基本问题和经典议题展开的,由此形成体系化的概念。
                  三是有助于代际传递。知识体系是一座不断扩展的知识大厦。这座大厦需要一代人又
             一代人建构。但是,知识体系的代际传递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传宗接代。知识体系的代际
             传递主要是基于同一问题,特别是由基本问题和经典议题相联结的创新型研究。反映国家

             与社会关系的抗争政治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的重要领域,产生了诸多经典议题。后人在前人
             研究基础上不断扩展,形成代际传递。代际传递的重要标志便是提出了与之前的经典议题
             所不同的新的经典议题。应该看到,中国的社会科学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
             果,但缺乏以基本问题和经典议题为联结的代际传递的学术自觉。如费孝通先生在对传统
             中国基层治理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经典议题。当代中国学者基于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研究
             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但它们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似乎是互不相关的,费孝通先生的经典
             议题处于 “断子绝孙”状态。事实上,当代的中国基层治理是由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演
             变而来的。要将不同时代的研究打通,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就需要通过基本问题及其相
             应的经典议题加以联结。如上文所述陈军亚教授基于当代基层治理的田野事实,提出了新
             “双轨政治”的概念。
                  四是有助于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社会发展中会不断产生新的现象并会提供新的想
             象,建构新的概念。诸如秋天落叶,俯首可拾,但不是拾到的每一片树叶都能产生出具有
             学术价值的概念。大量 “概念孤儿”只是对某一片断性现象的概括,也因此处于 “孤儿”

             状态。人们只有将发现的现象置于基本问题框架下,与经典议题关联起来才能更好的获得
             学术性价值。如 “压力型体制”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是相对于传统 “无为政治”而言的。
             费孝通先生早就意识到,“现代生活中我们必须动用政治权力才能完成许多有关人民福利
             之事”,不再是 “无为政治”。 只有将 “压力型体制”置于基层治理基本问题框架下,
                                             〔 25〕
             与 “无为政治”等经典议题关联起来,发现由 “无为政治”转变到 “压力型体制”是如
             何发生的,“压力型体制”才可能获得深刻的学理价值。
                  五是有助于增强概念的生命力。社会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现象,人们在认识这些现象过
             程中建构新的概念。但是,并不是所有概念都能够长期存续下去,并能转换为经典议题。
             学术概念要经历思想市场的竞争。只有那些有 “家”的概念,才能够在思想市场竞争中
             存续下来,香火庚续;那些缺乏 “家”的概念,则会沦落为 “概念孤儿”,只能昙花一
             现。人们要使自己创立的概念能够延续下去,成为后人反复论及的经典议题,需要将概念
             建构置于基本问题研究的框架之下,并在经典议题基础上产生更进一步的新概念,才能获
             得持久的生命力。因为这些概念由基本问题而来,并是在原有经典议题基础上的创新研
             究,是后续研究难以绕开的。
                  六是有助于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学者身份出发。近几年学界流行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区
                                                                                                       9 ·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