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6期
P. 63

论上,卢卡奇是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家,他对资本主义及其物化的意识形
             态的批判仍然是掷地有声的,但在社会革命理论上,卢卡奇却误入歧途,由于摒弃政治经
             济学批判的工具,他只能诉诸黑格尔的观念工具,即用总体性的 “无产阶级意识”来作
             为历史运动的动力。可以说,孙伯!先生一语中的:“卢卡奇的思想中不仅有马克思的影
             响,而且有黑格尔的影响。他从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立场出发,片面夸大了意识
             对存在的优先地位。如果说黑格尔把人等同于自我意识,把自我意识当作历史的真正主体
             的话,那么卢卡奇则似乎是把无产阶级放在了和自我意识相同的位置上,无产阶级成为历
             史主体的决定性条件是它必须获得无产阶级意识。”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历史运动只有
                                                                    〔 32〕
             在现实的生产和交往实践中才能实现,不可能通过抽象的 “无产阶级意识”来达到总体
             性,只有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才能让我们看见黎明的曙光。


                                                       〔参考文献〕
             〔 1〕〔 5〕〔 6〕〔 9〕〔 14〕〔 16〕〔 17〕〔 18〕〔 19〕〔 20〕〔 21〕〔 28〕〔 30〕〔匈〕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

                  意识 〔 M〕 . 杜章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12,184,184,326,274 - 275,210,61,

                  303,61,59,58,129,299 - 300.
             〔 2〕〔德〕本雅明. 本雅明文选 〔 M〕 . 陈永国,马海良编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05
                  - 406.
             〔 3〕〔 11〕〔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155 - 156,154.
             〔 4〕〔 7〕〔 10〕〔 13〕〔 22〕〔 24〕〔 25〕〔 26〕〔 27〕〔 29〕〔 31〕〔 32〕孙伯!. 卢卡奇与马克思 〔 M〕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79,38,39,25,85,76,88,89,159,165,165,163.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2.
             〔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 (中文第二版)〔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29.
             〔 23〕Alfred Schmidt. History and Structure:An Essay on Hegelian - Marxist and Structuralist Theories of Histo
                   ry. Trans. Jeffrey Herf. Cambridge,MA:MIT Press, 1981,p. 119.

                                                                                    〔责任编辑:刘彦武〕
































                                                                                                       1 ·  ·
                                                                                                      6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