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93

面的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关键在于重点聚焦欠发达地区。要在打
             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边远贫
             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探索适应 “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模式,培育内生动能,尽可能补
             齐地区发展的短板,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积极发挥东部发达地区的
             引领作用,“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产生更强的带动落后区域发展与老工业基地
             振兴的扩散效应” ,从而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
                                〔 18〕
                  (三)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强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健全就业基本服务体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一要健全就业的服务机制。完
                                                                         〔 19〕
             善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
             培训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障劳动者基本权利
             和合法权益;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二要完善重点人群的
             就业保障机制。加强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多渠道、
             多手段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完善退役军人的就业保障,推进退伍军人的就业安置。尽
             可能扩大公益性岗位数量,保障困难人群的就业。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要
             “向更加整体综合的制度保障和服务保障拓展,确保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平衡性和
             可持续性” 。要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
                         〔 20〕
             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
             系” ,尤其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慈善组织的力量,推动社
                 〔 21〕
             会救助与福利事业的发展;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多层次的发
             展需求,从而构建一个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要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相关
             教育政策的制定上要向农村、西部、民族及边远地区等不发达地区倾斜,从而努力提升落
             后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促进教育公平。要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成果,尤其
             是巩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基本成果;发展多类型多样化的高中教育,巩固高中阶段教育
             的现有普及率。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完善,提高学前教育的入园率。要统筹各级各类教
             育协调发展。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不仅要重视基础教育,还应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推
             进特殊教育不断发展;推进 “双一流”高校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技能型人才。
                  建设全方位的健康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放在
             优先发展的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新的发展
             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多新的期待,因此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
             念,以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发展需求为核心,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策
             制定、经济社会的规划方面尽可能地向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事业方面倾斜,不断提高公共
             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水平。
                  (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夯实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
                  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建设制度化的治理框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 “健全
             党组织领导、村 (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 ,首先要从加
                                                                                          〔 22〕
             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手,通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与制
             度建设,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各项短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基层治
             理坚强的战斗堡垒。其次,在基层治理中要坚持村 (居)委会的主导地位,坚持自我教
             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后,在基层治理中,要建
                                                                                                       1 ·  ·
                                                                                                      9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