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88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强调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充
分释放全体社会成员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财
富的积累。就基本生产方式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定额定量
的计划生产方式,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促使各类社会生产要素充分流
动起来,逐步破除了长期以来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
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
明显改善,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精准扶贫”补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
〔 3〕
顽疾,如何摆脱贫困是社会主义中国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难题。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
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彻底解决了困
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补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
20 世纪 80 年代我们开始了贫困治理的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由此拉开了新时代脱
贫攻坚的序幕。2013 年提出的 “精准扶贫”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2017 年提
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
攻坚,精准是要义”,意味着通过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
到户精准、因村派人 (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等 “六个精准”措施,切实改
〔 4〕
善困难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补齐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
精准扶贫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
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7. 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
〔 5〕
同期全球减贫人口 7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 “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 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
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
〔 6〕
精准扶贫实现了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显
示,仅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 的 6079 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2588 元”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极大改善了贫困
〔 7〕
人口的生活状况,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共同富裕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1979 年,邓小平首次提出 “小康之家”的概念。1984 年,邓小平为我国的现代化建
设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强调,“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
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
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三步走”
〔 8〕
战略指引下,我们于 20 世纪末提前完成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的任务,实
现了总体小康,但这一时期的小康仅是 “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
衣足食” ,总体而言,“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进入新世
〔 9〕
〔 10〕
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实
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 11〕
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任务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
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迈上新台阶,2020 年我国国内生
6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