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84
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
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为
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
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 2 亿人拥有基本养
老保险,13. 6 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到 2020 年 11 月 23 日,全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
帽,12. 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
的奇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也使得世界上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的人口数量翻了将近一番。
〔 13〕
(二)人民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和实现
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使人民既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又参与经济和文化事业管
理;既参与国家发展顶层设计的意见建议征询,又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既参与民主选
举、民主协商,又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既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表达意
愿,又通过社会组织、网络等平台表达诉求。从用豆子投票到电子投票,从群众跑腿到
“数据跑路”,民主参与的形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展。党和国家要做什么、如何做、
做得怎么样,人民参与贯穿始终。
人民利益要求既能畅通表达,也能有效实现。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
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在中国,人民的期盼、希望和诉求,从国家大政方针,到社会治
理,再到百姓衣食住行,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经过
民主决策程序成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通过中央、省、市、县、乡镇各个层级的紧密
配合、层层落实,通过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主管、主办、协管、协办的分工合作、协调配
合,通过决策、执行、检查、监督、问责等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有机衔接,转化为实现
人民意愿的具体实践。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人们通过信访平台、领导信箱、政
务热线、网络 “留言板”等提出意见和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回应。例如人民网开
设的 “领导留言板”,自 2006 年设立以来,共持续促成近 280 万项民情民意得到各地各部
门回应和落实。自 2021 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各级领导干部通过 “领导留言板”推
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征集,回应群众留言超 60 万件,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
真实、管用。
〔 14〕
(三)国家治理成效显著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了国家治理的高效能,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
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最大限度避免了不必要
的牵扯,切实防止了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形成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团结干事
的强大合力。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
起,使得党、国家和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产生了
极大耦合力,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
进了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
艰难险阻,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经济实力、综合
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
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
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
2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