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38

态思想在本质上则是非党性的。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成为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
             根本内容。正是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性原则,才从根本上证实了用科学意识形态领导俄
             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正确性。列宁从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出发,展开了对俄国
             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潮和各种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决批判,在意识形态的斗争
             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完善意识形态的灌输理论,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学说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生动实践而自发地产生,纯粹的工人运动
             本身也无法自发地产生科学意识形态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由先进的知识分子,
             在结合其特定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下,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创造的科学思想
             形态。因此,“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提出了 “灌输”观
                                                             〔 47〕
             点,并指明了 “灌输的重要性”和 “采取多种方法对无产阶级进行灌输革命思想”的观
             点。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
             教条……而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 (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 但是,
                                                                                                   〔 48〕
             列宁在俄国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更加注重 “灌输”方式方法的系统性,将 “灌
             输”上升到系统性的理论高度。这个 “灌输”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
             人群众、农民、青年一代等群体,让这些群体成为共产主义者。其主要内容包括 “灌输的
             对象”“灌输的内容”“灌输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其中,“灌输的对象”是俄国的工人
             和农民群众以及青年一代。“灌输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列宁指出:“马克思研究
             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
             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
             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 “灌输的方式方法”更加注重融会贯通、活学活
                                                    〔 49〕
             用,注重理性思考,也 “要用对基本实事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
             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还要 “用批判的态度来
                                                                              〔 50〕
             对待的事实” 。他还特别指出,“应该以过去的工作为例来教育工人和农民。指出我们
                           〔 51〕
             什么地方还做得不好,以便将来避免再犯错误” 。其目的是 “使工人群众把共产主义理
                                                               〔 52〕
             解为自己的事业” 。因为,工人运动在没有同科学社会意识结合之前无力抵抗资产阶级
                                〔 53〕
             思想的进攻,要想彻底战胜这些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就必须加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工
             人群众的阐释和研究。列宁通过给工人小组上课并进行调研,让科学理论充分融入工人生
             产生活,增强科学理论的吸引力和阐释力。这样,列宁以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无产阶级政
             党)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对象进行科学理论的 “系统性灌输”,具体
             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专家到普通民众,实现从上到下地分层灌输,逐个传播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思想,建立严密的意识形态灌输机构、教育体系和全面的宣传机构,把自己的活动和
             工人的实际日常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以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武装群众领导群众,不断提高民众的阶级意识和政治觉悟,从而巩固无产阶级
             意识形态阵地,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强大理论武器。
                  (三)加强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顽强生命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根据时代环境和具体实践的发
             展变化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和革命群众在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
             伪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坚决斗争中得到发展和壮大的,这个过程既壮大了无产阶级革命的
             胜利力量,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顽强生命力。在 《两种乌托邦》 ( 1912 年 10 月)中,
             列宁对动摇于自由派和工人阶级之间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作了分析和评述,列宁指出:“自
                  6 ·  ·
                 3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