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33

“假如它不清洗那些宣传反党观点的党员,它就不可避免地会瓦解,首先在思想上瓦解,
             然后在物质上瓦解。” 二是以党纲和党章来决定党的观点界限。“确定党的观点和反党观
                                   〔 10〕
             点的界限的,是党纲,是党的策略决议和党章,最后是国际社会民主党……无产阶级经常
             把某些不十分彻底的、不完全是纯粹马克思主义的、不十分正确的分子或流派吸收到自己
             党内来,但也经常地定期 ‘清洗’自己的党。” 三是接受党的监督。“这里说的是党的出
                                                              〔 11〕
             版物和它应受党的监督。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所愿意写的一切,说他所愿意说的一切,不
             受任何限制。但是每个自由的团体 (包括党在内),同样也有自由赶走利用党的招牌来鼓
             吹反党观点的人。” 四是自由的写作。 “要用真正自由的、公开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
                                 〔 12〕
             作,去对抗伪装自由的、事实上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 同时,“写作事业无论如何
                                                                            〔 13〕
             必须成为同其他部分紧紧联系着的社会民主党工作的一部分” 。五是党的机构和党的各
                                                                              〔 14〕
             个组织。“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写作者一定要参加到各个党组织中去。出
             版社和发行所、书店和阅览室、图书馆和各种书报营业所,都应当成为党的机构,向党报
             告工作情况。” 这样,列宁通过论述党性原则,将党章、党纲、党的机构、党的写作事
                            〔 15〕
             业以及党的机构和党的各个组织,在出版物的写作发行的过程中统一起来,为无产阶级政
             党的建设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培养了大批信仰坚定、思想纯洁的铁一般革命队伍,为
             科学理论武装工农群众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第三,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列宁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动态的,在不同时期有
             所侧重。针对当时俄国民粹派片面地否认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错误地认为俄国的农村
             村社可以绕过资本主义,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等错误观点,列宁从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全面考察了俄国农村村社的发展状况。在 《农民生活中的新的经
             济变动———评费·叶·波斯特尼柯夫 <南俄农民经济 >一书》的报告中,将马克思主义与
             俄国实际相结合,从经济事实来说明俄国社会现实,阐明俄国革命的道路,集中论述了俄
             国村社农民在经济上两极分化的原因和程度,驳斥了民粹派关于俄国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
             大农业的观点,并作出 “再把村社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础已成为空想” 的判断。列宁既反
                                                                                     〔 16〕
             对那种不管实际空谈乱叫的知识分子,也不把革命的希望寄托于那些具有村社传统的农民
             身上,又不指望那些盲目牺牲生命、单枪匹马干革命的民意党人能完成革命任务。责任完
             全是在这些学生身上,而绝对不能归罪于性质正好相反的马克思主义。 这些重要论述充
                                                                                        〔 17〕
             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有着必然联系,离开了无产阶级的社会
             实践,离开了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就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就会陷入民粹派等非马克思主义的困局。所以,发展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加强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要抛弃空想、空谈,要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内容
                  第一,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科学的社会思想意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语
             境中,“意识形态”作为批判的对象,常被赋予 “虚假”的内涵。列宁提出 “科学的意识
             形态”的概念,他认为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不存在所谓真假,它必须与某一阶级相联
             系才会存在 “虚假”或 “真实”,“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 (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
             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 。我们通常批判的资产阶级 “意识形
                                                                 〔 18〕
             态”虚假性的根源在于其所依附的经济关系的 “谎言”和 “欺骗”,并非 “意识形态”
             本身带有 “虚假”的属性。因而,列宁祛除了 “意识形态虚假性”,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态与科学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起来。马克思强调认识各种意识形态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理
             解,列宁 “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通过揭示 “物质的社
                                                                                〔 19〕
             会关系”的规律,论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现实基础;而 “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意识形态
                                                                                                       1 ·  ·
                                                                                                      3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