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32
一、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提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面对俄国修正主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把革命的马克思主
义贬低为庸俗的改良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错误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列宁相继在 《马克思主
义和修正主义 ( 1908 年 4 月 3 日 〔 16 日〕以前)》《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 ( 1899 年 8
月)》《我们的纲领 (不早于 1899 年 10 月)》《国家与革命 ( 1917 年 8—9 月)》等著作中
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判,突出指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推动社会
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他又在 《反对抵制》一文中提出了向工人群众灌输革命理论的思想,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这种思想
〔 3〕
意识也只能是 “由工人群众在其运动进程中自己创立的独立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思
想体系” ,这里阐明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的重要性、来源及其形成过程。后来,列
〔 4〕
宁在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 <火星报 >编辑部声明》《怎么办?》《进一步,退两
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共产主义运动中的 “左派”幼稚病》《加入共产国际的
条件》《青年团的任务》《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等文章中,提出了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建设的原则、内容和途径,广泛宣传了马克思的学说。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原则
第一,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在列宁所处的时代,俄国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并非自发先验
地存在,而是通过与自由主义、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社会沙文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非马克
思主义和伪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和完善的。当时,俄国社会各种纷繁杂芜的
修正主义及其变种思潮大肆泛滥,从伯恩施坦、库诺夫到考茨基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全面
“修正”的 “完整”路线。其中,伯恩施坦片面夸大意识形态的独立性,认为科学艺术等
社会关系对于经济的依赖程度相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小得多。 进而,否定了经济基础和社
〔 5〕
会生产关系与社会思想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在考察未来社会发展
方向上具有空想性,妄想用庸俗的 “经济决定论”重新定义唯物史观,抛弃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的正确论断。可见,修正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小生产中分化出的 “中间阶层”,“为
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极力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对
〔 6〕
新康德主义 “超阶级”客观性的自我标榜更加印证了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自我虚伪性,其
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的根本任务。在反对机会主义、
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中,“小私有者,即小业主 (这一社会类型的人在欧洲许多国家中都
十分普遍地大量存在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直受到压迫,生活往往异常急剧地恶化,
以至遭到破产,所以容易转向极端的革命性,却不能表现出坚韧性、组织性、纪律性和坚
定性” 。这样,列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立足点,对其进行了坚决地、系统地、彻底地批
〔 7〕
判,以明晰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揭露资产阶级意识的虚伪及谬误,提高无产阶级的
革命自觉性和政治觉悟。
第二,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要重视、加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党性
原则。这是列宁在创办党的出版物、“新旧 《火星报》论战”、培育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队伍、建立严密的报刊组织发行体系等实践中提出和完善的。1905 年,俄国爆发
了革命,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孟什维克的作家们发表了很
多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很多观点违背了党纲和混淆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列宁在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原则,
发展这个原则” 。他强调,“党的出版物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呢?” 一是党是自愿的联盟。
〔 9〕
〔 8〕
0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