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22

在作风建设方面,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有力地推动了党的
             作风建设。其中特别突出的:一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列宁
             强调:“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
             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这对于党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二是
                                           〔 49〕
             为党建立起自我批评的作风。列宁说:“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
             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 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时,列宁坦率地承认,“用无
                                        〔 50〕
             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
             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随即果断过渡到新经济政策。三是坚决反对官僚主
                                                 〔 51〕
             义。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官僚主义是始料未及的。列宁指出:“在俄国共产党第十次
             代表大会 ( 1921 年 3 月)总结了同分析官僚主义有极密切关系的争论以后,我们把这个
             祸害看得更清楚,更明确,更严重了。” 随着实践的发展,列宁越来越重视反对官僚主
                                                       〔 52〕
             义,将之提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
             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有两方面特别突出的举措。一方面是广泛
                                           〔 53〕
             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把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进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 。另一方面是推进机构改革,“如果不进行有步骤的和
                                                 〔 54〕
             顽强的斗争来改善机构,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基础还没有建成以前灭亡” 。列宁
                                                                                                  〔 55〕
             的这些思想不仅引领了当时俄国 (苏联)共产党的作风建设,还产生了更加广泛的深刻
             的影响,例如,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对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的影响。
                  最后,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使第二次飞跃后的社会主义根本
             改变了世界格局。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列宁不断地推进无产阶级政党学会对国家的掌控和管理。随着
             政权的巩固,列宁愈加重视党如何改变俄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问题,指出:“从前我们
             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
             转到和平的 ‘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 对此,列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对社会主义的认
                                                       〔 56〕
             识和方针政策,形成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观的再次飞跃,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
             级政党建设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1921 年 3 月的俄共 (布)十大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由此开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转折,列宁关于经济落后国家走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正
             确道路基本确立。
                  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实效看,到 1925 年底苏联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农业
             总产值以及大工业产量均达到战前 ( 1913 年)水平的 75%以上。1924 年列宁去世后,苏

             联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从 1929 至 1937
             年,苏联工业以平均每年 20%的速度向前发展,苏联 1937 年的工业产值比 1913 年增长了
             7 倍,而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只增长 0. 3%,苏联的工业生产水平也由 1913 年的世界第 5 位
             和欧洲第 4 位跃为世界第 2 位和欧洲第 1 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社会主义工业
             强国,开辟了比资本主义现代化更加优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
             统天下的格局,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进程。据统计,1955 年—1988 年,在 93 个民族独立
             国家中共有 55 个民族独立国家的执政党提出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占民族独立国家总数的
             59%。 几十年后,布热津斯基在 《大失败》的书中感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
                   〔 57〕
             十年中,已有 10 多亿人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成了共产主义的天
             下。”
                   〔 58〕
                  社会主义取得成功乃至创造伟大的成就,是由它的领导核心,即无产阶级政党所决定
             的。20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能够实现第二次伟大飞跃,列宁主义政党的建设翻开了无产阶
             级政党建设的崭新篇章是关键性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是列宁主义的建党
             思想和原则的忠实传人,像中国这样比俄国更加落后的国家,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由党的建设所支撑,在于中国
             共产党用卓有成效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这是中国道路成功开拓的基因密码,
                  0 ·  ·
                 2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