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18
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一支工人阶级
的大军。在这支大军面前,无论是已经衰败的俄国专制政权还是正在衰败的国际资本政
权,都是支持不住的。”
〔 24〕
(二)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使布尔什维克成为统一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新型的无产阶
级先进政党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和统一全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成长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问
题。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用了大部分的精力来清理、批判和拨正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
政党内部的错误思想,努力地用科学的理论来引导社会主义革命。《哥达纲领批判》就是
其典型。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成长中的思想理论建设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德国社会
民主工党已经是当时走在最前列的无产阶级政党了,但马恩对其思想的不纯是很不满意
的:“这个纲领草案中所表现的明显的退步,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特别愤慨。” 列宁也用了
〔 25〕
极大的精力来清理和批判党内的错误思想,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从而锻造了一个在思想
理论上更加纯洁、更加统一、超越于此前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其中,清理和批判孟
什维克的错误观点是其典型。列宁相继撰写了 《我们是否应当组织革命》《社会民主党和
临时革命政府》《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
略》等著作,在批判错误思想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以下几方面的重大问题。
一是创造性地阐释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俄国不同于西欧,资产阶
级并没有真正完成民主革命。孟什维克坚持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路线,认为俄国革命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理所当然地应该由资产阶级充当革命的领导者。列宁则认为同欧洲的资产
阶级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不一样,俄国的 1905 年革命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此时的资产
阶级已经不再代表当时进步的革命的阶级,他们因为想要获得政治自由而反对沙皇专制,
虽然存在革命的一面,但因经济利益或经济自由,害怕无产阶级,其落后性越来越凸显,
所以不可能充当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俄国的农民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反对农奴制残酷剥
削想要夺取土地的革命的一面,也有小私有者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者的一面。而深受封建
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成为俄国最先进和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而且已经有
了自己独立的政党,无论是阶级意识还是阶级力量都大大增强,所以有能力成为革命的领
导者。
二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马恩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明确阐述
了暴力革命的问题:“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中,暴力应当是我们革命
的杠杆;为了最终地建立劳动的统治,总有一天正是必须采取暴力。” 伯恩斯坦的改良主
〔 26〕
义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孟什维克承袭了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观点: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
改良的、和平的手段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列宁坚决捍卫马恩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革命学
说,批判孟什维克沉迷于和平改良。列宁并不反对进行合法的斗争,但强调武装斗争是无
产阶级的最高斗争形式,无产阶级政党 “在不忽视工会运动,不拒绝利用任何一点合法活
动的机会的同时”,“应当在革命时期把实行武装起义、建立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的任务
提到第一位,把这当做取得人民对沙皇制度的完全胜利,争得民主共和制和真正的政治自
由的唯一道路”。 列宁的这一论述,为俄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如果没有列宁的
〔 27〕
拨乱反正和理论创新,很难想象十月革命的发生。
三是创造性地阐释了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问题。孟什维克否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
会主义革命的关联,主张前者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结果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列宁指
出:“谈民主主义变革时局限于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赤裸裸地简单对立起来,是完全没
有道理的,因为这种变革恰好标志着社会发展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中的大批人
其实是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构成最广泛的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阶层。” 这就决
〔 28〕
定了俄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只有人民,即无产阶级和农民,才是能够取得 ‘对沙皇制度
的彻底胜利’的力量,我们是就主要的巨大的力量来说的,并且把农村小资产阶级和城市
小资产阶级 (也是 ‘人民’)分别算到了这两种力量中去。” 列宁根据俄国的阶级构成,
〔 29〕
6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