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20

主义后的特性。1916 年写成的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批判了考茨基的 “超
             帝国主义论”,第一次建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世界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帝
             国主义阶段的新结论,揭示其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矛盾,从而确立了以社会主义革命反
             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路线。在世界大战爆发后明确提出 “欧洲社会民主党人当前的政治口号
             应当是建立共和制的欧洲联邦” ,“唯一正确的无产阶级口号是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
                                               〔 35〕
             为国内战争” 。与社会民主党 “保卫祖国”的主张不同,列宁 1915 年在 《关于自己的
                           〔 36〕
             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失败》一文中明确指出,要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
             前提条件就是使 “促使自己的政府在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 。列宁还从变化了的实
                                                                                 〔 37〕
             际出发,尤其是一战的影响使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链条上出现了易于被无产阶级革命穿破
             的薄弱环节,1915 年在 《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
             先取得胜利的结论,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同时发生”的理论;1917 年列宁明确
             指出,过去马克思预测社会主义革命将由 “法国工人开始,德国工人完成”,“现在,开
             始革命的巨大光荣落到了俄国无产阶级的头上” ;列宁在 《四月提纲》 《布尔什维克应
                                                               〔 38〕
             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大难临头,出路何在?》等文中从当时国内外的实际
             出发,揭示了俄国革命的特殊规律,指出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从而创造性地
             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一国首先胜利论”。在列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布尔什
             维克党成功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
             到现实的飞跃。要真正认识这一飞跃,就应该透过这一飞跃,看到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
             的飞跃。


                  三、以强大的列宁主义执政党首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
                  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第二个飞跃已经完成。实际上这一红色政权一诞生就遭遇
             严峻挑战,国外有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国内有地主资本家和白匪
             的武装叛乱,因而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但布尔什维克战胜了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使
             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站稳了脚跟,并继而创造了社会发展奇迹,完满地实现了第二次飞
             跃,空前地扩大了社会主义影响。值得追问的是:苏俄为什么能够写下如此辉煌的历史篇
             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列宁的领导下锻造出了先进、强大的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
             党,创造出了先进政党领导现代国家的社会发展新模式,由此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进
             程。
                  列宁主义执政党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基础上,开创了无产阶
             级政党领导国家的人类文明新进程。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确立起先进政党领导国家的新模式。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处
             理好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新的大考。马恩曾经谈到,未来社会由
             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布尔什维克也曾经设想,革命成功后应该主要由苏维埃来进行
             管理。但实践证明,这过于理想化。
                  面对把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权交给 “全俄生产者代表大会”,甚至 “要苏维埃不要布
             尔什维克”的主张,列宁根据新的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他阐述了党必须领导和
             管理国家的客观基础:“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达到使劳动群众能够参加管理的地步,
             因为除了法律,还要有文化水平,而你是不能使它服从任何法律的。由于文化水平这样
             低,苏维埃虽然按党纲规定是通过劳动者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
             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 这就为社会主义
                                                                                        〔 39〕
             国家的管理提供了基础性的原则,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国家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性
             意义。
                  在国家管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另外一种倾向,即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
             列宁也非常敏锐地予以制止和拨正。他指出:“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 (及其中央)和苏
             维埃政权的职责;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独立负责精神,党的任务
                  8 ·  ·
                 1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