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90
始终坚持的,要自觉地贯穿于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各种制度构想与重大战略部署之
中,以及从政策最初制定到不断改进完善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另一方面,正是在后两个层
面和整个政策制定落实过程中,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原则得以在国际或全球平台上实现可
视化、现实化与制度化,而不再只是道德与政治正确的漂亮言辞或空泛之论。至少就 “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及其实施所涵盖或针对的世界各国范围和受益人群来说,它可以
最大限度地弘扬与促进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
这方面就要明确区分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一是我们无疑需要不断完善 “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战略及其实施的各个环节与具体内容。比如,对于 “一带一路”倡议,我国
政府近年来一直都在不断做出完善调整,在更好地体现其共商共建共享宗旨的同时,适时
调整经济发展与投资项目的具体方向,以便更好地契合推进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意涵,例
如通过推进 “绿色一带一路”项目和减少、停止煤电投资项目,来体现国际社会对于生
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再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人类共同事业中,我国政府不仅以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努力做到了对国内疫
情的最快最有效控制,而且 “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
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事业奉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 41〕
二是我们也必须坦然面对少数西方国家对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及其实施
所采取的诋毁、抗拒和围堵性回应与政策。2020 年以来的全球新冠疫情国际合作应对表
明 ,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西方国家所真正关注的,既不是包括本国民众在内的世界各国
〔 42〕
人民的身心健康以及所面临着的严重公共卫生危机,也不是通过正确有效的国际合作应对
来改革完善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治理架构,而是非常传统意义上的国际现实利益竞
争,甚至有着显而易见的东西方冷战意识和思维。相对致力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和人类
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当代中国而言,这当然是一种道德与政治极低的站位。但这一事实也的
确表明,无论是人类共同价值的不断实现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切实推进,都需要实
质性突破现存的、少数西方国家依然垄断着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与文化霸权。这并非是
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及其实施本身是对抗性或排斥性的,而是说,我们对于
它的斗争性一面和终极性革新意涵必须要有更充分的认识。
〔参考文献〕
〔 1〕习近平.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
论时的讲话 〔 N〕 . 人民日报,2015 - 09 - 29.
〔 2〕沈湘平.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的几点思考 〔 J〕 . 社会科学辑刊,2018,( 3) .
〔 3〕冯平.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 J〕 . 哲学动态,2002,( 10) .
〔 4〕张曙光. 价值与秩序的重建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 5〕冯平. 重建价值哲学 〔 J〕 . 哲学研究,2002,( 5) .
〔 6〕〔 8〕马俊峰.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 〔 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1,24.
〔 7〕徐彦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溯源、科学内涵及当代意义 〔 J〕 .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2021,( 2) .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 10〕陆树程. 价值哲学和共同体研究 〔 M〕 .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284.
〔 11〕汪亭友. “普世价值”评析 〔 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 - 4.
〔 12〕〔德〕孔汉思,库舍尔. 全球伦理 〔 M〕 . 何光沪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4.
〔 13〕陈先达. 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 〔 J〕 . 哲学研究,2009,( 4) .
〔 14〕李德顺. 怎样看 “普世价值”?〔 J〕 . 哲学研究,2011,( 1) .
〔 15〕中国社会科学院. “普世价值”论批判文选 〔 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6.
9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