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60

企业聚集着大量的工人群众,关乎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保障。截至 2019 年,非公企业城
             镇就业人员数量就高达 27788 万人。非公企业就业人员也是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直接受益
             者。第三,非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合同纠纷、生产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激化
             社会矛盾的风险。然而,与非公企业的重要地位相比,非公企业一直以来存在政治性低、
             党的领导薄弱问题。在行政力量介入有限的现实情境下,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成为强化对非
             公企业的引领、监督的重要手段。40 余年来,为推进 “政党入企”工作,中国共产党推
             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或活动,包括出台党建指导员政策、党费返还政策,组织开展党建
             共建活动等,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人员、资金、政策、平台与项目支持。据中
             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 年,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为 58. 4%,2017 年,
             覆盖率已经达到 73. 1%,四年间上升了近 15 个百分点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推进速度之
                                                                        ①
             快可见一斑。
                  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必须具有将现代化造就的新的社会势力吸收进体制中
             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突出表现为政治体制的政策创制能力。“政党入企”作为中国共产党
             在引领现代化过程中的组织政策,本质是党的组织网络向弱政治空间渗透,拓展党的治理
             空间的战略延伸。近年来,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的快速攀升提出了两个相关的问题:政
             党入企搭建的政企互动与党群互动平台能给执政党、企业、工人群体带来哪些积极变化?
             具体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了解执政党积极推进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非公企业愿意配合完成自身组织形态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同样有助于
             我们更好理解转型中国国家建设的核心机制与权力运作策略,为转型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
             治理经验。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政党入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延伸治理网络、拓展治理空间的政策实践。随
             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持续推进,政党入企政策的推进与落实也引发了学界相关主题研究的热
             潮。目前,学术界有关政党入企政策或非公企业党建实践对执政党和企业双方关系和彼此
             利益的影响的研究大体形成了以下几种研究视角:( 1)政治稳定论。该研究视角主要以
             亨廷顿的现代化理论为分析起点,认为 40 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造就了一批游离
             于既有政治体制之外的新兴经济社会力量,其展现出的拓展行动空间和自组织化的冲动打
             破了政党国家既有的权力利益格局,给政党国家的政治结构带来挑战和威胁。 在非公企
                                                                                               〔 2〕
             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是执政党实现政治统合的策略创新,能够推动非公企业嵌入党国体制

             与政党国家共谋共生 ,化解新生社会力量对现存体制造成的压力和挑战,在强化政治认
                                   〔 3〕
             同的同时促进政治体系稳定 。这也是在中国市场转型并没有催生自主的私营企业主阶
                                           〔 4〕
             层 谋求系统政治变革的重要原因。( 2)有效治理论。该研究视角以中国政党中心的国家
                〔 5〕
             治理模式 为出发点,强调在市场转型期国家与非公企业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提出逐渐
                       〔 6〕
             壮大的非公企业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税收来源和资金支持 。同时,该
                                                                                             〔 7〕
             分析模式也提出党组织嵌入可以形成对非公企业主思想和行动方面的监督与约束,防止产
             生投机性行为 ,频繁的交流与熟悉也有利于建立信任、长期性的关系,以及信息准确、
                            〔 8〕
             充分的政策网络 。( 3)企业利益论。该分析模式从企业视角出发,提出非公企业党建是
                              〔 9〕


                 ① 数据参见 《 2013 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共产党员网. http:/ / news. 12371. cn/ 2014 / 06 / 30 / AR
                    TI1404097880744683. shtml; 《 2017 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共产党员网. http:/ / news. 12371. cn/
                    2018 / 06 / 30 / ARTI1530340432898663. shtml.
                                                                                                       9 ·  ·
                                                                                                      5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