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党政研究》2021年第2期
P. 31
年,布莱尔领导工党在时隔 18 年后重新执政,并以 “第三条道路”来表示新工党的政治
实践,称之为 “新世纪的新政治”。此后,工党接连赢得了 2001 年和 2005 年大选,创造
了工党百年执政历史新纪录。但 2007 年后的英国工党很快因为内外问题而交困不已,先
是布莱尔因党内压力而辞去党领袖及首相职务,其政治同盟者布朗继任,2008 年金融危
机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令工党政府疲于应付。2010 年大选失利后布朗黯然辞去工党领
袖,党内偏左的埃德·米利班德继任,埃德·米利班德试图修复工党与工人阶级及工会
———它们因新工党的政策而被工党疏远了的关系,工党也一度显示了向好发展的迹象。但
2015 年大选再次失利,埃德·米利班德被迫辞去工党领袖,带有极左色彩的科尔宾出人
意料地在党领袖选举中脱颖而出。科尔宾任党领袖期间,保守党政府因为脱欧公投结果令
党及国家陷入纷争和混乱,并分别在 2016 和 2019 年两度更换党领袖。这本应是作为反对
党的工党的机会,但工党却未能把握机会,并接连在 2017 年和 2019 年的两次大选中失
利,2019 年更是创下了 1983 年以来的工党得票率最低纪录。2020 年 4 月,工党再次举行
了党领袖选举,前影子内阁 “脱欧”大臣凯尔·斯塔默 ( Keir Starmer)胜出并出任工党
领袖。
这是继 1979 - 1997 年间工党连续四次大选失利后,战后以来工党的第二次连续四次
大选失利。但如果考虑两次连续失利的实际背景,工党目前的实际情形要远比上一次的形
势更加严峻,也更令人悲观。80 年代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保守党总体上党内团结、国内
政治稳定,其新保守主义政治也对工党以及整个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形成强大的政治压力。
即使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工党除了福特作为党领袖时期 ( 1979 - 1983 年)推行极左路线
使得党内出现严重分裂并导致 1983 年大选惨败外,此后工党逐步恢复力量。党内也在总
体上保持了团结和对改革的认同,尽管对具体的进程认识仍存分歧,90 年代工党的崛起
正是这一进程的延续。虽然 2010 年大选工党失利主要是因为应对经济危机不力,但大选
后出现 “悬浮议会”的结果表明,人们显然对保守党也缺乏认同,保守党不得不通过与
自由民主党联盟组织政府。此后,保守党在一路风雨飘摇中赢得四次大选,特别是 2015
年大选后,保守党虽然重新赢得议会多数,但 “脱欧”公投及其结果令保守党以及整个
英国陷入剧烈的政治动荡。2017 - 2019 年英国议会再次出现 “悬浮议会”,从卡梅伦到特
雷莎·梅,再到约翰逊,保守党同样三易党领袖。面对保守党执政的一盘苦局,作为反对
党的工党本应是充满机会的,但其实际表现却令人失望。2010 年以来的工党似乎陷入了
一个迷茫的时代,从布朗到斯塔默,工党的政治方向从右到左摇摆不定。布朗是党内右派
中的现代化派代表,埃德·米利班德政治立场偏左,带有强烈传统社会主义色彩的科尔宾
被认为属于极左派,其领导下的工党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其国有化主张大有 “复古”
之势。在科尔宾的领导之下,工党吸引了大量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党员,造成了党内草根
与精英之间的对立情绪明显,并由此引发党内的混乱及方向缺失,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工
党政治上新的滑铁卢。在 2019 年 12 月的大选中,工党以落后保守党 163 个席位的巨大差
距惨败。鉴于同一时期保守党的艰难政治处境,工党的这一表现令人极度失望甚至悲观。
人们在质疑,工党是否如欧洲大陆一些社会民主党所呈现的一样,正在无可避免地走向衰
落?
二、工党思想意识混乱与政治立场摇摆
对于工党陷入新政治困境的原因,英国社会以及工党内部有两种普遍的解释。一种是
把它与新工党的改革,或者说与此前工党 13 年的执政经历联系在一起,即认为它是新工
党 13 年执政的 “遗产”,其中最直接的遗产有两方面:第一,衰退的经济和留给继任者
0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