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78

之约束而不可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施米特指出,完全的同一原则从来没有实现过,没有
             哪个民主国家能够彻底摒弃一切代表因素。现有的任何政体都是同一原则和代表原则的结
             合,不过,其中两个原则各自所占比例不一样。就实际的政体而言,没有无代表的民主,
             也没有无民主的代表。人民集会不可能持续下去,集会的人民也不可能是所有人民。因
             此,必须由代表来体现政治统一体,完成统治任务。民主第二个方面的限制来自人民当家
             作主的方式。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有两种:喝彩 (或民意);作为国民投票表决。两种方
             式中人民都只能回答 “是”或 “否”,并不能做出具体的决策。
                                                                               〔 43〕
                 五、结论

                  施米特重视民主的实质,而非其程序或形式,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民主定义,
             亦受卢梭民主理论的极大影响。 施米特从同质性前提去理解民主平等。特别是,他指
                                               〔 44〕
             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前提是某种同质性的存在。施米特写道:“民主首先要求同质性,其
             次要求———假如有必要的话———消灭或根除异质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民主国家的
                                                                      〔 45〕
             人民是同质的;事实上,英联邦可以统治异质的人民,但其母国依然是民主国家。 社会
                                                                                                    〔 46〕
             的同质性也不一定带来民主的同一性。当代德国学者克里斯托夫·默勒斯指出,巴基斯坦
             比印度更加同质化。巴基斯坦不是民主国家,而印度是民主国家。……同质社会继续以前
             的统治形式,并不少见。社会差别反而使在开放的民主程序中和谐相处变得必要。他说,

             人民是在民主的程序上去界定的。“民主同一性最好理解为问题感知的共同性。” 共同的
                                                                                                 〔 47〕
             语言、文化、文明、传统、民族,并不是同质性的依据。事实上,即便在施米特那里,同
             质性也不能赋予固定的内容。施米特提到过,古希腊同质性指的是卓越的品德;近代英国
             革命时期,同质性指的是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19 世纪民族国家中同质性指的是民族;
             无产阶级国家中同质性指的是同属一个阶级。 而且,施米特还暗示了同质性与国家实际
                                                             〔 48〕
             上是一种相互强化的动态关系,亦即在应然意义上,理想的国家 (政治统一体)应当致
             力于增强国民的同质性,减少异质性。 可见,即使在施米特那里,同质也不能从种族、
                                                      〔 49〕
             民族或文明等固定标准那里获得内容。施米特关于人民的定义是政治定义,它不能还原为
             种族、民族、宗教、文明或某个传统。施米特说: “卢梭所设想的公意其实就是同质
             性。” 亨廷顿受到施米特的启发提出其文明冲突论, 不过,当他把敌友区分具体化为文
                                                                    〔 51〕
                   〔 50〕
             明的冲突,按文明的界限看待冲突的根源时 ,便与种族主义还原论一样,犯了相同的错
                                                           ①
             误。以施米特之见,政治涉及的是政治统一体的意志与决断,政治体现了人类群体之间分
             裂、对抗的强度,它可以从其他领域获得力量,却并不依赖于其他领域。
                  施米特关于大众民主与喝彩的论述,与自由主义对代议制民主理论形成对照。施米特
             暗示了人民革命之可能,也为自发性群众集会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自法国大革命以来,
             不少理论家认为群众是群氓。然而,群众本身不过表明了人民的在场,它提示了新的可能
             性。按照施米特的术语,革命不过是人民重新做出根本性的决断。这也意味着人民现身只
             应当存在于偶尔的、特别的、紧急的情况中,由此,施米特虽然捍卫民主,却使民主例外
             化了,这也与他的主权理论相一致。此种民主理论,我们不妨称之为 “例外化民主论”。



                 ① 克里斯托夫·默勒斯指出,亨廷顿并未赋予文明、文化明确的含义。政治冲突不能简单地看作西方文化与伊斯
                    兰文化之间的冲突。他认为,人不能还原为他们的传统。明确的文化认同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能做的是,确
                    立共同生活的规范:规定归化需要的语言知识,界定宗教活动的边界,例如公立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着装。
                    〔德〕克里斯托夫·默勒斯:《民主:苛求与承诺》,赵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 64 页。这便
                    是自由主义所关注的群己权界 (自由)问题,而非认同问题。
                  8 ·  ·
                 8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