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79

在理论上,施米特还表明,不能把民主等同于自由主义民主,也不能把民主等同于自
             由主义。而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以不同程度展开。以施
             米特之见,民主的实质,既不是选票,也不是竞争性政治力量,而是同一性实现的程度,
             也就是统治者的意志与被统治者意志的距离。距离越远,代表原则体现得越多,民主原则
             体现得越少;距离越近,则代表原则体现得越少,民主原则体现得越多。
                  施米特没有一味地赞美民主,并不以民主为唯一的政治价值。他指出了民主的严苛,
             指出专政与民主不存在冲突,并着眼于政治上的敌我区分去思考民主主体———人民的定
             义。施米特表明,民主政治不等于宽和政治,相反,它可能比君主制或贵族制更令人难以
             忍受,因为其中的统治者打着人民的大旗,行事自然毫不留情。 自由主义的方法,则可
                                                                                〔 52〕
             以使民主政治变得缓和。但不可否认,它冲淡、制约了民主。普遍人性和人权的观念,法
             治国,议会制,皆是这样的自由主义设计,它们不是民主的设计,却是使政治变得宽和的
             有效工具。 同样,选票中的数学游戏,与政治民主无关,却是政治统治的有效工具之
                        〔 53〕
             一。
                  施米特承认各民族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并且指出了民主原则的实现在各种政体中程度
             上的差异。但他也指出,人民是现代政权合法性的唯一来源。对于自由民主政体,施米特
             提供了一种价值无涉的法理性解释。在他看来,大众民主的兴起,提示自由民主政体在
             “同一性”原则的落实方面十分不够;非理性主义的流行,破坏了西方议会制度的理性主
             义基础。由此,他发出了关于 “议会制民主危机”的惊叹。 施米特在魏玛德国时期解释
                                                                           〔 54〕
             《魏玛宪法》时力陈,德国人民已作出根本决断,反自由民主的政党违反了这一决断,应
             当被取缔。施米特在当时德国议会常常不能形成多数、运转不力时,为总统代表人民运用
             紧急状态下的独裁权辩护。至 1933 年希特勒攫取政权后,施米特曾写作 《国家、运动、
             人民》等论文,指出第三帝国政权的人民性,宣称领袖是人民的领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通过运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施米特看来,议会制是完结了,但民主呈现出新的形态。为
             了突出人民的同质性,他还指出自由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犹太人应当被排除在新政体
             之外。 20 世纪 30 年代,自由民主政体在德国覆灭,但今日读者之后见之明来看,自由
                    〔 55〕
             主义民主、代议制民主,依然有良好表现。对现代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来说,它是安全的
             制度。 施米特担心的议会制民主在战后得以重建。
                    〔 56〕
                  在理论层面,来自施米特的启迪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施米特表明,民主提供
             了世俗时代政治权威唯一的合法性来源。由此,反平等的贤能统治不具有合法性。 任何
                                                                                                    〔 57〕
             一种回归圣君贤相治理的王朝理想或贵族制思想,都是痴人说梦。其二,施米特将民主与
             各种具体政治制度和设计区分开来,这有助于我们对民主的概念进行廓清,它意味着我们
             不能把政治中遇到的问题统统归结为不民主,也不能指望民主能带来很多它根本无法带来
             的东西。实际上,纯粹的民主制从未存在过,而任何不受制约的统治权,都必定流于苛
             厉。


                                                       〔参考文献〕
             〔 1〕〔 37〕〔美〕斯蒂芬·霍尔姆斯. 反自由主义剖析 〔 M〕 . 曦中,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2:65,66.
             〔 2〕〔英〕伊冯·谢拉特. 希特勒的哲学家 〔 M〕 . 刘曦,杨阳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123.
             〔 3〕〔德〕库尔特·松特海默. 魏玛共和国的反民主思想 〔 M〕 . 安尼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211.
                                                                                                       9 ·  ·
                                                                                                      8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