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10
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同时 《建议》要求,积极
〔 8〕
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第二,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
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本来就比较大,再加上土地使用制度和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不合
理,以及对农村人口流动的管控,农村、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同城市和市民生活水平
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广、不断完善,数亿农民
进城打工和农民工群体的壮大,促使这种差距明显缩小。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
成,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越来越好。但是,与广大农民的期盼相比,农村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建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
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供给
〔 9〕
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化优质粮食和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收益率。推动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开拓农民增收空间。《建议》要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重要位置。要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中心。要进一步改善农民住房质量。要不
断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
极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和污水处理。坚持普及和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努力丰富农村文
化生活。
第三,实现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除了促进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还要促进社会各群体收入均衡。这就需要实行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要积
极探索和实施三次分配。要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要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
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
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要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要完善再分
〔 10〕
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
法收入。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建议》确立了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特别确立了要达
到的生活水平目标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目标也是建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标志。只有达到这些目标,才算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
总量仅次于美国,而且同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最重
要的外汇储备国家、贸易大国、科技和创新大国。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计算,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衡量一个
国家的实力,无疑要看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及
其国际影响力的大小。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
步扩大、能够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大国担当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决定一个国家国民生
活水平和富裕程度的,主要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些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并不算高,
但因人口相对较少,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排在世界前列。其人民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也
相应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在这里,发达国家就等同于富裕国家。美、日、德、英、法、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