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31
执政基础,而且使党本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消解。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等这些
“老虎”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大肆贪污腐败,一桩桩、一件件贪腐大案触目惊心,他
们是造成党内政治生态恶化、党内制度空置、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内不良政治文化泛
滥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党内腐败也使党员政治文化心理对党作出切割性评价,如 “党
的中央组织是优秀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亲民务实的”“党的基层组织是软弱涣散的”
“党的基层干部基本上都是 ‘小苍蝇’”“毛泽东时代的党是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等等,
这不仅弱化了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降低了先进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度,尤
为严重的是会导致党员政治文化心理从对党的整体性正面评价逐渐发展到对党的整体性负
面评价,即党员对党产生认同性危机。苏共垮台就是前车之鉴。资料表明,苏联解体前
夕,1989 年苏共退党人数有 14 万之多,1990 年竟飙升到 180 万, 1991 年则出现了井喷
〔 7〕
式退党潮,苏共党员从原先的 1900 多万锐减为 1500 万,退党人数占比为 22% 。出现如
〔 8〕
此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在于苏共高层长期腐败导致全党普遍丧失了对马克思
主义的信仰。所以,强力反腐是发挥党员政治文化心理对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着力点
作用的根本所在。二是不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段时间以来,先进党内政治文化践
行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在于滞后的制度建设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成果的吞噬,而非对党
内政治文化理论本身的质疑和否定。本文认为当前党内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制度的
执行力,因为制度再多,如果难以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那就 “形同虚设,成为 ‘稻草
人’,形成 ‘破窗效应’” ,导致制度执行力弱的因素很多,思想认识问题是其中重要方
〔 9〕
面,尤其是干部的特权思想作祟,有些领导干部把制度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将
组织权威视为个人的权威,视党内法规为无物,甚至公然怂恿下级违反党纪,将个人利益
凌驾于制度之上。有的领导干部权力观异化,把自己主政的领域看作是私人地盘,把下属
当作门客,无视制度的权威。有的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目的不是为公为民为党,而是出于
私心,维护个体利益或者小团体利益。总之,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然会遇到很多不可
预知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进行制度建设,不把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进行有
效衔接进而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党员的政治文化心理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二)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党员政治文化心理提供价值引领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能够为党员政治文化心理提供价值引领,主要是指前者为后者提
供先进的价值指引、科学的认知指向、正确的情感方向。若要发挥先进党内政治文化对党
员政治文化心理的价值引导功能,就必须对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有着理性的认知:首先要
搞明白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是否仍然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该问题的本质在于当前党
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否还要强调 “阶级性”,或者说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是否需要继续用辩
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群众的观点、阶级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乃至解决问题?如果以为新时
代党内政治文化不再需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那就说明党内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消失了,那么,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没有本质
区别了。其次要搞清楚共产党人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政治价值观是什么关系?此问题的核心
是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与传统政治价值观的关系。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
化的核心,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素,同时还包括 “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
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等;而传统价值观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
〔 10〕
核心,它包括 “尊道贵德”、“仁爱”、“修身”、居安思危、知行合一、家长制、官本位、
忠君、以民为本、“经权”等观念和意识。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政治价值观经历几千年的发
展,肯定有着其内在的顺应社会发展的合理因素,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当前
来。我们借鉴汲取的是传统政治价值观中比较优秀的成果如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等,同时
0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