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
P. 32
还要对其中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东西实行 “创造性转化”,如 “忠君”思想、家国同构观念
等。习近平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 所以,只有对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保持理性认识,即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
〔 11〕
设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并从传统政治价值观中借鉴汲取积极因素并在实践中不断充
实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容,才能对传统政治文化心理进行正确价值引领。
二、新时代党员政治文化心理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契合的状况
“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 ,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在于共产党人价值观。在政治文
〔 12〕
化心理诸多构成要素中,政治价值观是其核心构成要素,这就是说,政治文化心理支撑力
越强,价值观认同度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新时代以来,党员政治文化心理与以共产党价
值观为核心内容的党内政治文化之间契合、互动,呈现出新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时代党员政治文化心理由于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冲击而对党内政治文化产生
应激性认同
所谓应激性认同是指这种认同是短暂的,具有不稳定性,是由主体受到外界的临时性
思想冲击而产生的认同,如果这种冲击减弱那么这种认同也会随之弱化乃至消失。从本质
上看,党员政治文化心理是党员以个体内在需要为标尺对党内政治生活中诸多事务或现象
的认识与评价。1978 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社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震荡对党员思想产生剧烈冲击,其政治文化心理也在剧烈波动,表
现为对马克思主义质疑出现了、对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的疑问出现了、对西方 “普世价值”
的兴趣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观也一度流行,等等,我们称这种心理波动为 “负向波
动”。十八大后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措施的实施和推进,接踵而至的是党内政治生活的
正常化和党内政治生态的向好发展,从而打破了党员对党内各种不良现象习以为常的认知
体系,使得其归属感、责任感、身份感等有较大增强,他们对党内政治文化中以 “忠诚老
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等为主体内容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做出了应激
〔 13〕
性认同,其直接后果是对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政治文化心理的
强化。这种波动,我们称之为 “正向波动”。同时,文化是多元的,“任何一个政治共同
体的政治文化都不是清一色的,完全清一色的政治文化在政治时代已不可设想,可能在任
何时代都无法存在。” 党内政治文化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不要奢望党内只存在一种政治
〔 14〕
文化,这不符合文化产生的规律。新时代党内除了以共产党人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政治文
化外,还有 “关系学、厚黑学、‘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 虽然经过反 “四
〔 15〕
风”的全面扫荡,这些腐朽落后的政治文化已大为弱化,但实践证明,由于传统政治文化
心理变化的滞后性,它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还会在一定条件下滋生蔓延。既然新时代
全面从严治党带来了党员政治文化心理的正向波动是导致党内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加强
和共产党人价值观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推动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改变
这种 “应激性认同”为持续性甚至永久性认同,这就需要大力培育以先进党内政治文化
作为文化支撑的政治文化心理,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党内政治亚文化心理的引领、统摄乃
至同化的力度。
(二)我国新时代党员政治文化心理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思维张力由于受到全面从
严治党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影响而极大释放
不同的文化可以对党员心理产生不同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文化心理。一般来讲,当
前党员的政治文化心理可分为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心理、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心理和臣民文化
心理。就个体党员而言,这三种文化心理可能同时具备,只不过由于在认知、理论修养、
1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