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党政研究》2020年第1期
P. 61

来,并且使自己的利益具有一种普遍的形式,才能巩固自己的共同利益。同理,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的这种明确性也把资产阶级的对立面,也就是工人,组成了一个阶级。马克思指
             出:“经济条件首先把大批的居民变成劳动者。资本的统治为这批人创造了同等的地位和
             共同的利害关系。所以,这批人对资本说来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但还不是自为的阶级。在
             斗争 (我们仅仅谈到它的某些阶段)中,这批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自为的阶级。他们
             所维护的利益变成阶级的利益。” 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总是体现着某阶级的利益,
                                                〔 26〕
             虽然利益集团是以利益差别为基础的,但利益集团形成的最根本原因仍然是以生产关系为
             主的经济关系。这样,即便一个阶级内部可能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但其行为不仅受到利
             益的支配,而且受到自身阶级性的限定。同一阶级的不同利益集团,虽然彼此间存在着分
             歧和冲突,却仍在阶级利益方面保持着一致性。与此相应,不存在超越阶级的共同利益关
             系,因为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必然使冲突与矛盾不可调和,所谓的 “普遍利益”,不过是
             统治阶级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
             益”。
                   〔 27〕
                  另一方面,利益集团属于历史范畴,这意味着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表现为联合性和
             斗争性的统一。一切事物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都是发展的,利益集团之间的联合是发展的,
             它们之间的斗争也是发展的。同一阶级的利益集团,会通过不断联合而壮大。随着资本主
             义的发展,资本突破语言、种族、信仰、区域等阻碍,逐渐将资产阶级的各集团联合在一
             起,使资产阶级政权成为 “共同事务委员会”。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联
             合创造了条件,使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工人集团在交往中不断联合。而不同
             阶级的利益集团,虽然会在一定条件下结成 “同盟”,但是各自的阶级性决定了这种 “同
             盟”的必然破裂以及相互斗争的不可调和性。例如在二月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布朗基派积
             极组织游行和罢工,和其他反对派一起推翻了 “金融贵族独占的统治”。然而,由于无产
             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布朗基派很快受到资产阶级集团的联合压制,并最终 “退出
             社会舞台”。 总的来看,不同阶级利益集团的发展推动着彼此斗争的发展,斗争的力度
                          〔 28〕
             和广度在不断加大,并逐渐向全面的阶级斗争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利益集团与利益本身一样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它是历史性概
             念,并非永恒范畴,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利益集团不免有消亡的一天。如果说资产
             阶级政权试图掩盖利益的社会经济关系本质以掩盖利益集团的阶级性,并给利益集团的生
             存和发展提供空间。那么,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所具有的阶级性、先进性、高度的组织性
             和纪律性则意味着利益集团在党内没有任何生存空间。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没有利益集团的生存空间
                  当历史发展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人的劳动呈现为工业活动,社会阶级趋向于资产阶级
             和工人阶级两大阶级,而国家则逐渐转变成为资产阶级共同事务委员会。在这一时期,工
             人阶级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
                  第一个阶段,无产阶级在物质生产领域围绕剩余价值对资本家进行自发的、分散的、
             个别的斗争,工人的利益群体虽已形成,但共同利益意识还不高、组织还不完善,还没有
             完全发展到自为群体。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且在历经多
             次失败后,无产阶级独立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才愈发鲜明。在这个阶段,工人们对资本
             家的斗争逐渐转变为自觉的、有组织的、集体的、大规模的斗争,其标志是工会和工人组
             织的涌现。正如 《共产党宣言》所总结的那样:“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
             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

                  0 ·  ·
                 6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