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党政研究》2020年第1期
P. 60

在人类的诸多社会关系中,个人会在种族、血缘、利益、兴趣、情感等各种层面上产
             生不同程度的认同,而在资本主义产生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落后使经济利益无法充分
             明确地表现出来,社会结构中所包含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宗教、种族等因素交织在一起。
             随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在生产和交换关系中处于相同经济地位的个人会在日益扩大的
             相互联系中意识到彼此所面临的共同利益关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利益认同,逐渐形成 “自
             在群体”也就是利益群体。但是,拥有共同利益的 “自在群体”仍然缺乏强烈的群体意
             识和集体行动,即便具有演进至 “自为群体”的潜在能力,也还需经历一段联合和斗争
             的过程。马克思在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小农群体虽然具有利益的同
             一性,但由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他们彼此间只存在地域联系,缺乏紧密的共同利益关
             系,难以形成共同斗争的政治组织。 与之相对,资产阶级却更容易通过集团行动谋取利
                                                   〔 19〕
             益。恩格斯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的分析,彰显出这一演进过程的基本脉络。
             恩格斯认为,英国的银行家、国家债权人等群体支持贵族对工业家群体进行斗争,这是由
             不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利益之间的斗争,而作为资产阶级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工业家群体必
             须实行进步的政治措施来瓦解和推翻贵族和特权集团,以便促进自身的整合和发展。这一
             动机使得群体成员既有了联合起来的前提和基础,又能够采取主动的集体行动去处理涉及
             个人利益的问题。 反过来,利益群体有意识的组织性和斗争性又在一次次集体行动中不
                                〔 20〕
             断增强,成为 “自在的”利益群体向 “自为的”利益集团转变的催化剂。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明确使用了 “利益集团”这一概念:“正统王朝和七月王
             朝并没有增添什么东西,不过是扩大了分工,这种分工随着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分工愈益
             造成了新的利益集团,即造成用于国家管理的新材料,而愈益扩大起来。” 其后,马克
                                                                                            〔 21〕
             思又在 《法兰西内战》初稿中再次强调:“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除了这个寄生赘瘤有更大
             程度的分工之外,并未增添什么新东西;这种分工是随着市民社会内部分工创造出新利益
             集团,从而为国家活动创造出新对象而扩大的。” 二月革命之前的王朝更迭,“意味着资
                                                                〔 22〕
             产阶级的一个集团驾驭另一集团,意味着一方的胜利和另一方的失败 (意味着一方的得胜
             和另一方的屈辱),而共和则是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各集团的、集所有人民剥削者之大成
             的无名股份公司;实际上,正统派、波拿巴派、奥尔良派、资产阶级共和派、耶稣会教
             徒,伏尔泰信徒,彼此抱成了一团”。 所谓的国家利益,实际上是 “由各社会集团的彼
                                                     〔 23〕
             此关系产生出来的各个细小的个别的利益,同社会本身相分离并以国家利益的形式固定下
             来,成为独立于社会而且与社会对立的利益,这种国家利益由担任严格规定的、等级分明
             的职务的国务祭司们管理。” 资产阶级共和国成为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进行联合统治及
                                           〔 24〕
             镇压人民的工具,“是一切政治制度中最可憎的制度”。
                                                                       〔 25〕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利益集团生成演变的观点中可以发现,利益集团随着资本主义
             的到来和经济因素的突显愈发活跃。资产阶级利益集团通过不断扩大的联合最终组成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并通过掩盖利益的社会经济关系本质、建构虚假的 “普遍利益”观念来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的统治。从这个角度看,利益集团具有高度组织性、对外提出
             要求、采取集体行动争取或维护共同利益等基本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正是根源于利益的
             关系范畴和历史范畴。
                  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利益集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
             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类利益集团得以出现,当它们在生产和交换中由于所处的地位
             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时,这些群体和集团就具有了阶级的含
             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阶级性由阶级地位所决定,反映着本阶级的特殊利益和
             要求。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内部的各集团必须在全国范围而不仅在一个地区组织起

                                                                                                       9 ·  ·
                                                                                                      5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