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8
环境保护相协调转型,推进了国家和各地的高质量发展。2016 年起始的中央环境保护督
察,因为涉及历史积累环境问题的解决,涉及的主体众多,涉及的利益纷繁复杂,面对的
社会质疑声音不小,遇到的各方面阻力也不小。但是督察工作顶住了压力,经过三年多的
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经济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如在对 “散乱污”
企业的环境整治中,环境友好型企业就占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7
年我国 GDP 实际增长 6. 9%,企业利润增长 21%;2018 年我国 GDP 实际增长 6. 6%,全
国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 9. 5%。可以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了以前环保法律实施
过软的问题,促使生态环境保护真正进入 “五位一体”的大格局。此外,中央生态环境
保护督察组从 2018 年起就反对 “一刀切”,禁止采取简单粗暴措施。生态环境部和一些地
方党委和政府针对督察整改出台了禁止环境保护 “一刀切”的工作意见和意见,要求各
地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节奏,严禁 “一律关停” “先停再说”等敷衍整改的应对做
法。这些措施,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协调共进。
从督察事项来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侧重环境污染防治向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
防治并重转型。2016 年至 2017 年,尽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了包括填海、破坏湿
地、侵占自然保护区搞建设、在自然保护区开矿、生态修复措施缺乏、破坏林地、河道采
砂在内的生态破坏案件,关注了生态保护,但是总体来看,通报的事项中,环境污染防治
事项偏多,如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工业园区环境污染,
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城镇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问
题,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环境保护部的主要职责偏重于污染防治。2018 年 3 月,国家开展
机构改革,生态环境部成立。2018 年 8 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更名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研究发现,此后一些地方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中,生态保护内容所占
的比重增多,如 2018 年 10 月 16 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反
馈意见除了继续关注 2016 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提出的 “稀土开采生态恢复治理滞后”问
题外,还专门设置一段 “流域生态破坏问题突出”评价当地的生态破坏问题。
从督察模式来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全面的督察向全面督察与重点督察相结合
转型。2016 年 - 2017 年开展的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前无古人,目的之一是通过社
会举报、现场检查、空中遥感、地面监测等方式,发现暴露历史积累和现实存在的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发现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问题,所以督察组反馈的内容是全方位和多
层次的。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阶段,因为有第一轮督察所获得的全面的资
料,督察的针对性就强一些,针对已发现问题的点穴式和紧盯式督察色彩就浓厚一些,如
2018 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江西开展督察 “回头看”时,就围绕该省制定的督察
整改实施方案开展针对性督察,针对江西省提出到 2017 年底基本完成 48 个县污水处理设
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督察组随机抽查景德镇浮梁县、上饶婺源县、鹰潭余江县等地污水处
理厂,发现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均低于排放标准;鹰潭市新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信江
新区污水处理厂 “清水进、清水出”,月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萍乡市生
活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溢流污水直排河道。紧盯关键问题,能够促进地方补齐基
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2019 年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仍然围绕中央和各省市制定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和方案,采取针对性的督察;仍然
针对重点国有企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让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整体发挥生态环
境保护的领跑者作用,以点带面,提升所有企业在新时代的守法水平。
从督察方式来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监督式追责向监督式追责和辅导性辅助并
举转型。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自启动以来,发现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并追责了一大批领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