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11
日,公社颁布了政教分离的法令,决定 “教会与国家分离”“取消宗教预算”“属于宗教
团体的所谓永世产业,即所有动产和不动产,现宣布为国家财产”“对这类财产应立即进
行调查,开明类别,交由国家支配”。 由国家筹办教育事业,逐步接管学校,推进教育
〔 45〕
世俗化。公社清除了学校中的宗教崇拜,规定用 “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共和国”
等口号,代替一切宗教性的题词,取消教育中的教义问答课和赞美诗课,用世俗教师取代
宗教教师,普及义务教育,使教育成为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到的权利。除了整体性的教育改
革外,公社还 “拟定医学教育改革方案” 等专项教育改革,要求 “凡从事普通教育和职
〔 46〕
业教育研究的人士,请将改革方案用书面方式告知公社教育代表团” 。特别可贵的是,
〔 47〕
巴黎公社对行政官员实行低薪制、压低他们的薪金,却注意到教师工资的微薄,教师年薪
只有 700—850 法郎,助理教师为 400—550 法郎;女教师则不超过 650 法郎,助理教师为
350—400 法郎。公社认为,教师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理应受到社会的尊敬,于是决
定大幅提高他们的工资,规定教师最低薪金每年为 2000 法郎,助理教师为 1500 法郎,男
女教师实行同工同酬、收入平等。
在文化治理方面,公社注重文化科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于 4 月 17 日举行选举,成立
了巴黎艺术家联合委员会。公社请 “所有艺术家,举凡画家、雕刻家、镌刻家、建筑师、
版画家和石版师,以及工艺美术家 (装饰师、布景师和各类设计师)” 前来投票,此外,
〔 48〕
“凡男女公民能以其作品的声誉或展出证件,或两位艺术家的鉴定书,证实其艺术家身份
者,均可参加选举” 。该委员会由 47 名委员组成。公社大力组织群众性的俱乐部,创
〔 49〕
办和发行革命报刊,改组剧院,进行戏剧、音乐演出,恢复博物馆、画廊,举办了画展活
动。与此同时,公社还组成了 “科学代表团”,设在圣多明尼克大街工部局大厦,负责科
学文化传播和工业品的安全存放与使用工作,邀请 “化学家、机械设计师、精密仪器工
人、枪械匠等,如愿参加工作,请于每天上午十时,前来工部局大厦与科学代表团接
洽” 。公社希望对下一代人进行科学文化的完整教育,教授给人人所必需的文化知识,
〔 50〕
使公民成为能够发挥自己一切才能,可以用手工作并且能用脑思考的新一代完人。学校要
“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文学知识” 。巴黎公社还号召,凡愿意传艺的、年龄在 40 岁以
〔 51〕
上技术成熟的工人,到各区政府登记以备使用、发挥专长。
在社会治理方面,公社建立了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事情由地方治理的体制,划清了中
央和地方的职责。中央的责任在于提出事关全国的大政方针,地方事务则由基层社会自主
管理,成立自治政府,实行 “地方自治”,由此,公社开创了自治化的社会治理。马克思
指出:“只要公社制度在巴黎以及次一级的各中心城市确立起来,那么,在外省,旧的集
权政府就也得让位给生产者的自治政府。……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公社,通过设在中心城镇
的代表会议来处理它们的共同事务。” 以巴黎城市为例,当时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组
〔 52〕
织,如有俱乐部 36 个、国际巴黎支部 32 个。这些社会组织非常活跃,经常召开会议,讨
论研究公社内部事务。公社委员和各级领导人也常常出席这些组织召开的会议,共同参与
公社治理。这些社会组织的意见,对公社各项决定的制定往往能起着重大作用。公社委
员、制帽工人阿木鲁说:“只有 (公社的委员们)出席各种群众会议,了解居民的真正要
求,公社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在公社实行地方自治的治理下,社会井然有序,市场
〔 53〕
物价稳定,保证居民供应;征用一切空房,租户可以缓交房租;禁止变卖当铺典押品,要
求归还低档典押品;设立职业介绍所,缓解失业矛盾;优抚军烈家属,鼓舞斗争士气。巴
黎人民的物质生活大有改善,社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马克思盛赞道:“公社简直是奇迹
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夜间破
门入盗事件不发生了,抢劫也几乎绝迹了。” 当然,公社实行 “地方自治”,并没有排斥
〔 54〕
1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