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党政研究2019年第3期
P. 62

是当下推进全球化治理的根本举措。国际规则只有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才能够实现 “国
             际规则”大家共同维护、共同遵守的夙愿。国际法是世界各国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的
             法律依据,在国际人权责任和国际事务的全球治理过程中,各个国家都担负着国际法规定
             的、国际行为主体所应担当的法定责任。
                                                        〔 12〕
                  (三)生态法治建设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重要抓手
                  人们对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渴望愈来愈强烈,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全球
             “绿色发展”意识的觉醒,生态法治建设理应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当下多数国家政府提
                          ①
             倡的 “协同治理”理念,是建立国际新格局、实现全球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方发达
             国家已经率先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对世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远远大于
             其他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不应当逃避绿色发展的国际责任,理应为世界性
             的生态环境治理付出相应的代价,支持和鼓励发展中国家广泛平等地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
             设。凡属涉及到诸如生态坏境污染治理的共同问题,必须由各国共同商量、共同掌握、共
             同整治,建立双向的、联动的治理机制。人们已经意识到在最有可能消灭人类自身的诸多
             因素中,也许不再只是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战争,而且包括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
             带来的绿色安全问题。全球生态环境法治化治理目标,并不像西方国家一些人理解的那
             样,只是为了实现某一个国家抑或区域利益的最大化,而必须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合
             作共赢。必须树立各国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全球安全观意识,只有以安全促和平、促
             发展,才能够为各国人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任何国家如果仅从本
             国利益的狭隘视角看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法治化治理进行功利性选择,抑或只讲利益、
             不讲付出,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全球生态环境法治化治理的初衷。譬如,面对世界性恶劣
             气候变化和全球性环境污染,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从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出发,
             总统布什在 18 年前的 2001 年,对 《京都议定书》选择了 “退出”的态度。当下的美国
             总统特朗普又如出一辙,抨击治理恶劣气候变化的 《巴黎协定》,指责 《巴黎协定》要求
             发达国家到 2020 年之前,每年筹资 1000 亿美元支援发展中国家进行气候治理是一种 “讹
             诈”,在本质上就是 “通过绿色气候基金将财富转移到了其他国家” 。因而 2017 年 6 月
                                                                                    〔 13〕
             他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 2015 年 12 月通过的 《巴黎协定》,并且终止 《巴黎协定》的所
             有条款。与美国政府的态度正好相反,中国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而没有被
             《京都议定书》规定应当承担污染物的减排义务。但是中国政府制定并宣布 《中国应对气
             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 “未来 5 年内实现节能 20%”的目标。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
             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不但在相关的国际会议上,提出了生态环境法治化问题,推动达
             成有力度、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而且旗帜鲜明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
             案,全面阐释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一个 13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致


             力于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大国的勇气和决心。又譬如,习近平在 2015 年 11 月 30
             日,“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于 2030 年左右,
             促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 2030 年的时候,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比 2005 年下降 60% - 65% 。在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又进一步阐明中国推动
                                          〔 14〕
             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走的是一条 “尊尚自然、绿色发展” 的必由之路。中国政府为
                                                                              〔 15〕
             改善全球恶劣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污染,坚持走 “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
             路,以生态法治建设作为推进全球化治理的重要抓手,率先把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


                 ①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 《 2002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 “绿色发展”概
                    念。从此 “绿色发展”进入各国政府文件和人们的视野,世界各国纷纷出台 “绿色行动计划”。
                  2 ·  ·
                 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