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党政研究2019年第3期
P. 60
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安全场域,是人类向往清洁美丽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状态。世界各国处于一个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之中,人们当下所面对的 “危机”,
不只是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态危机、能源争夺战和重大传染性疾病,而且面对毒品犯
罪、难民危机、信仰危机、恐怖主义威胁等社会危机。面对这些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
同危机,如果各国都扯起 “保护主义”的旗帜,推行 “自我保护”策略,“各家自扫门前
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就势必导致世界性的危机加深、矛盾积厚,最终危及和破坏世
界和平发展的局面。由于西方国家从未放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固有思维,所以,美国
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所谓 “美国优先”、美国政府 “退群”外交等,其本质从来就不是为了
维系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多边贸易自由,而是为了孤注一掷地力保 “一超独大”的美国超
级大国地位不至于滑落,丧尽天良地玩弄国际旧秩序,不惜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牟取本国的
发展利益,继续肆无忌惮地压榨和剥削全球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全球共同发展和
人类共享繁荣的 “全球治理”理论,肇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最先由 28 位国际知名人士
发起成立全球治理委员会。全球治理的内涵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达到和解决
全球性的环境、生态、人权、移民、走私、毒品、冲突和传染病等人世遭逢的问题,以维
护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根本动力,源自于世界主要力量对比
〔 8〕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意味着旧权力结构和世界旧秩序正在走向衰败,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
新兴国家 (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新生力量冲破旧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求建立一种维
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新格局的新平衡。发达国家只有超越 “修昔底德陷阱”,抛弃传统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穷兵黩武的霸道做法,适应全球治理法治化的重大转型,与其他国
家一道携起手来通力合作,共同应对人世遭逢的生态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把深海、极
地、太空和互联网打造成合作共赢的新领域,建设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新格局,才能够
把人类社会建设成为开放包容、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三、推进全球化治理的主要举措
(一)改革联合国体制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现实基础
联合国成立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 1945 年 10 月,它以发展人类公共利益为
宗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覆盖全球的国际性组织,构建了一个由联合国调节的国际新秩
序。《联合国宪章》已成为对全球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性公约,联合国组织与人类命运共同
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合国宪章》的普遍法律效力,集中体现为凡与宪章的规定相抵触的法律规定,均属无
效法律规定。然而自 20 世纪末以来,联合国面对以美国为首的 “单边主义政策”等,表
现出束手无策、缺乏基本的制衡能力,致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感到非常失望,以
至于国际社会对联合国体制的有效性产生质疑。针对联合国有被 “彻底边缘化”的危险,
多数联合国成员国建议尽快改革联合国体制,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建立一个 “有效的多边体
系”。联合国体制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缔造一个能够实现联合国体制与时俱进、
承担全球治理责任的国际组织,即改建成为一个融 “发展问题”与 “安全问题”为一体
的、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国际共同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下的联合国体制改革与人类
〔 9〕
命运共同体构建,两者在 “价值取向”和 “目标定位”上,同样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
里所论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全球发展的共同体,又是一个全球安全的共同体,
联合国体制改革恰好是围绕这两个共同体展开的。所以,改革联合国体制是推进全球化治
理的现实基础。2015 年联合国发展高峰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通过了 《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资源、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消灭
0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