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党政研究2019年第3期
P. 55

以西方强权为主宰,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自然生态危机。推进全球化治理的主要举措有:
                  改革联合国体制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现实基础,共同制定国际规则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关键措
                  施,生态法治建设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倡议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具体
                  路径。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治理;全球意识;国际规则;“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19)03 - 0054 -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在 2015 年 9 月第 70 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在重大国际组
             织提出来的全球治理思想,强调要依据 《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打造人类命运共同
             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
                                                            〔 1〕
             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指引了方向和路径,开启了构建
             和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当前,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治理”的研究还
             刚刚起步,亟待学术界对实践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深入扎实的研究,
             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理论咨询。为此,本文拟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和推进全球化治理
             问题略陈管见,以请教于大家。

                 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的解析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在同一个稳定的体系里共同
             运行,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体系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概
             念,其宗旨就是把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誉与共,共同
             致力于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把整个 “地球村”建设成为一个和睦的
             大家庭。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准则,兼顾了各个国家
                      〔 2〕
             发展的民族性和人类性,成为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撑,具有反
             映人类共同利益的话语特质。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方向,隶属于 “全球治理”“和平与发展”“民生幸福”理念上的价值追求。基本内容由
             如下四个层面构成:一是自然层面的 “自然生命权”;二是经济层面的 “物质文明权”;
             三是政治层面的 “社会治理权”;四是文化层面的 “精神文明权”。人类是生态社会的共
             同组成部分,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因人类发展给自然
             生态造成的灾害。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 “命运与
             共”“共建共享”,才能实现 “共生共荣”。“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把人类命运与共同体
             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概念。2013 年 3 月习近平在俄罗斯
             发表公开演讲的时候,向世界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阐释了人类共同生活在
             同一个 “地球村”里,各个国家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联系不断加深,人类社
             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理念。2015 年习近平在 “博鳌论坛”年会上,又进
             一步向世界系统地阐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含义,提出了人类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遵
             循的基本原则。“中共十九大报告”以执政党纲领性文件的形式,确立了中国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确认它是 “实现中国梦”须臾不可缺少的国际秩序。对于当代中
             国来说,要获得全体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同,党和政府必须有意识地培育总体
             性的全球意识。中华文明既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文明,又是一种闳放旷达的文明,它是涵养
             和孕育中国人独特全球意识的精神家园。民众全球意识的培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国家意识
                                                                                                       5 ·  ·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