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182

现代道德秩序及其自然人性基础:沙夫茨伯里道德哲学的社会理论意涵

                序之构成问题,或者说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 如果忽视了由自然神学发
                动的思想变革,或者不能准确把握神圣秩序观念的理论意义,只从各种
                外在化、 表面化的形式性内容来寻求解释, 无疑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
                木。 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当前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仅仅
                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形式性特征和现象上, 缺乏对一种文明内在深层的
                精神性内容尤其是具有神圣性的精神性内容的把握能力。 这并非社会
                学一贯的缺陷,在社会学的经典时期,韦伯和涂尔干实际上在这方面贡
                献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最后, 沙夫茨伯里思想的方法原则中至少有两方面值得我们格外
                留意。 其一,我们可以从沙夫茨伯里的思想中看到一种非常强的以人为
                根本的思想特质。 他始终非常警惕两种倾向,一是将人性卑劣化,这在
                客观上足以助长败坏道德风尚的趋势;二是将理性作为人的根本属性,
                并以其作为道德秩序的规范性来源, 这只会导致社会生活日渐抽象和
                异化。 实际上,不管是自爱论还是理性论,都与当时新兴的人性科学受
                到突飞猛进的自然科学的影响分不开。 休谟(Hume,1912:141-142)曾
                指出, 自爱论试图以一种自爱激情为一切人类情感运动提供根本动机
                解释的化约论冲动乃是强行效法自然科学的缘故, 而精神科学本不可
                强与自然科学同。 理性论就更不用说了,笛卡尔等人明确运用几何学方
                法理证我们的灵魂和道德世界。 沙夫茨伯里意识到,要真正理解人的精
                神世界,必须充分尊重人的特性,真正聚焦到人本身,这就让他对盲目
                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理产生了质疑。 他完全不能同意笛卡尔等人
                以几何学研究人性问题的方法以及霍布斯在研究人的时候所持的机械
                论主张。 他直言,“对三角形和圆形的研究与对心灵的研究毫不相干。
                ……他考虑的不是他的研究对象真正的运动或活力, 也不把人当作真
                正的人,并作为一个行动的人来思考,而是把人当作一架钟表或普通的
                机器”(Ⅰ.290、293)。 沙夫茨伯里认为以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观
                念和情感非但不能达到对人性的真正理解, 更无益于在道德实践中促
                进人类的幸福。 因此,他说得非常清楚,必须“把人当作真正的人,并作
                为一个行动的人来思考”,用相应的观察和省思的方法展开探究,才能
                得到真正的“关于人性和自我的知识”(Ⅰ.297)。 沙夫茨伯里这种方法上
                的反思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道德哲学的发展, 在三百余年后的今天看
                来,仍然极富直接的警示意义。


                                                                          · 175·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