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182
家、工厂与中国现代个体的诞生
《茧》则在承认这种状态的基础上,“推演乡土社会可能会发生的现代化
过程”。 因此,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作品,《茧》更为直接和生动地
触及了“如何转型”这一问题,字里行间包含了费孝通对中国乡土社会
出路的追问和求索。 杨清媚(2021)将《茧》直接置于费孝通整体的学术
脉络之下,以家庭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为线索,详细梳理了他关于乡土
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观点, 认为费孝通的现代转型理论表现为空间上
的现代化。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希望对研究视角进行尝试性切换:从作为
意义结构的生活世界角度研究小说中的现代化过程。 对《茧》的先行研
究主要集中于对实际的社会经济与家庭结构的分析, 较少探讨情感与
心态的变迁或生活世界层面的现代化变迁过程。作为文学小说,《茧》的
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对人物情感与行为大量集中性的描写。 在这本小说
中,费孝通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概念去直接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变迁逻辑,
相反,他将笔力完全集中在对具体人物的描摹和刻画上。 无论是故事的
主角宝珠及其家庭成员张婶、三福,还是丝厂的负责人李义浦、王婉秋
和吴厂长,甚至包括乡村社会中的黄老伯、杨保长、镇上的丝行老板和
放高利贷者,都被作者赋予了非常立体的生命背景和鲜明性格。 也正因
如此, 他们对丝厂的态度及其转折和围绕着丝厂展开的各种互动才能
被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事件过程及其结果也才能为人接受。
所以,《茧》并不是对《江村经济》的重复,而是用文学的方式写出
《 江村经济》难以讨论的话题,即乡土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情感与心态
变化。 从费孝通的其他文章也可发现,情感和心态问题一直是他面对中
国社会转型时的关注点之一:
社会变迁中, 社会的扰乱和不安是不能免的现象……在
旧的解组,新的形成之间,社会中各人都会感觉到失调的痛苦
和烦闷,感觉到生命的重量……我们在破坏一个古旧的文化,
要从旧地上另起新屋,好像一个接生的医生,要看见母亲的呻
吟和痉挛……( 例如制丝工是女子)在纯粹经济上论,这是极
有利的事,但是因为女子收入的增高,在原有的家庭组织中不
可避免地引起了许多新问题。 婆媳、夫妻之间的关系,需要一
种新的调适。 而社会的新调适时常是盲目地进行,以致造成了
许多个人感情生活失和的事件……社会知识的缺乏, 非但会
·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