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社会》2022年第3期
P. 72

“孙子比老人大”: 阿卡礼中的祖孙关系及其扩展的亲属世界

                出来的人群之大小、先后或者涵盖与被涵盖的关系。
                    相较于杜蒙或柯什 (A. Thomas Kirsch) 对特定社会一种主导价值
                (如洁净或丰产力)的强调(Fox,1994),后来的学者更关注多种差别之
                间的互动。 福克斯及其同道者在南岛社会的研究中强调多组对反之间
                的互相竞争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中通过竞争造成交叉、反转或者倒置,
                呈 现 出 不 稳 定 的 “交 替 性 等 级 ”( alternating hierarchy) 的 特 点(Fox,
                1994,2009a; Acciaioli, 2009; Vischer, 2009; Jolly, 1994)。 相较之下,
                褚建芳(2005:133-137)不仅注意到了对反之间的竞争关系,还发现诸
                如年龄、性别、宗教神圣性等差别也往往相互强化,建构出较明确的阶
                梯式等级秩序。 与此同时,褚建芳( 2005)和吉勒(Keeler, 2017)都进一
                步指出,人们尽管有基于差别的高下之分,但彼此之间也互有权利和义
                务,因而可以在互动中建构出相互依赖的交换乃至互惠关系。 如果说福
                克斯及其同道者多在讨论等级制如何造成人群之“分”,那么褚建芳和
                吉勒则在强调等级制何以建构人群之“合”,即有差别的人如何在等级
                性安排中通过互有的责任联结在一起。
                    以上研究对理解阿卡的人群关系颇具启发意义。实际上,此前有关
                阿卡社会之人群关系的研究中主要有两个关键词:平等( egalitarian)和
                等级。 斯科特(2016:253-269)认为,像阿卡这样的高地人群为了逃避国
                家,往往主动演变成更小、更简单、更分散的社会单位,强调平等,拒绝
                持久稳固的等级制度。 他对阿卡作为高地人群所进行的抽象且本质化
                的论断,其实早被其他有关阿卡的研究所反驳。 莱曼(Lehman, 1996:
                20-51)早已指出,阿卡社会其实有着基本的等级观念和关系。 寇梅若
                (Cornelia A. Kammerer)和图 克 (Deborah Tooker)对 泰 国 阿卡的经 验 研 究
                则紧扣福气观念,在村寨、家系和家户的层面讨论了给妻方与娶妻方、
                寨首与寨民之间的等级性关系。 给妻方被视为福气之源,能够将福气传
                递给娶妻方, 护佑后者子孙繁茂, 因此给妻方高于娶妻方(Kammerer,
                1996, 1998)。 寨首“最玛”能够将来自宇宙的丰产力扩散到全寨,保护寨民
                远离边缘地带的邪恶和危险,因此他高于其他寨民(Tooker, 1996)。
                    这些研究除了提醒我们不能像斯科特那样只从政治权力考虑而把
                阿卡视为没有等级的社会,也留下了很多有待继续挖掘的空间。 第一,
                这些研究者都像杜蒙和柯什一样,强调一种主导价值,即“福气”。 但如
                前文所述,人群之等级关系立基于多重、多样的差别之上,生成于这些


                                                                          · 65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