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社会》2021年第5期
P. 65

社会·2021·5


                一、研究问题

               城市社会学中关于移民聚集社区的研究可追溯到美国“芝加哥学派”
           对种族社区的研究。“城市生态学理论”认为,西方城市往往沿着民族、
           种族和经济的界线正式或非正式地被区隔开。 由于历史、制度和自身的
           经济社会状况的不同,不同的族群被分割到城市的不同地区,从而形成
           他们独特的居住社区。无论是经典的融合理论( classic assimilation theory),
           还是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一系列理论,都认为,由于个体和社会结构的差
           异,相当比例的移民并非直接进入迁入地的主流社会,而是一个逐渐融
           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移民通过亲缘、朋友和文化信仰等进行联结,
           从而形成一些具有明显的来源地( native place)或族裔(ethnicity)标签,
           且语言文化和经济活动与周边社区相对隔离的“飞地”(enclave)。“族裔
           聚集经济理论”( Ethnic Enclave Economy Theory)认为,少数族裔通过空
           间的聚集建立他们自己的社区, 为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提
           供了经济和物质方面的支持, 如纽约的华人移民和迈阿密的古巴移民
           ( Wilson and Portes,1980;Portes and Jensen,1989; Zhou and Logan,1989;
           Logan,et al.,2002)。 然而,从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的角度来看这种具
           有某种身份特征的居住聚集,一方面有助于保留移民原本的文化或习
           俗并维系群体内部的团结, 另一方面又使得他们与本地社会主流的文化
           区分开来, 由此而形成的区隔使得他们在与不同群体互动的过程中需
           要面对如何适应或融入本地的文化或习俗的问题( Sam and Berry,2010)。
               主流的研究大多关注国际移民在迁入地的居住聚集和区隔, 类似
           的现象也已被国内的城市社会学学者观察到。 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和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中国的人口迁移在 2000—2010 年达到前所未
           有的规模(Liang,et al.,2014),并且,流动人口持续向经济发达的沿海
           大城市集中。 户口隔离被认为是限制非户籍人口平等获得社会福利的
           重 要 结 构 性 因 素 (Yang and Guo,1996;Meng and Zhang,2001;Feng,et
           al.,2002;Lu and Wang,2013),不具有本地户口的外来人口在居住模式
           上呈现与户籍居民分割的状态, 在空间上则呈现一定的居住聚集状态
           ( 陈杰、郝前进,2014;孙秀林、顾艳霞,2017)。国内学者在研究移民适应
           和融合时,往往聚焦于经济、社会、文化、行为、心理和身份等维度(崔
           岩,2012;李培林、田丰,2012;杨菊华,2015),而较少从移民空间聚集的


           · 58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