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社会》2021年第5期
P. 127

社会·2021·5

          “社会有机体”学说展开思想史研究。西方学界对 19 世纪“社会有机体”
           学说的研究,通常采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路
           径,即在“有机主义”(organicism)或“有机体理论”的预设下,对欧洲不
           同思想家的相关学说分别介绍, 并试图勾勒该理论在这一时期的演变
                 4
           特征。 斯金纳曾对这种研究策略有过严肃批评。 在他看来,“从来不存
           在永恒不变的观念的历史, 存在的只是变动不居的概念的各种用法的
           历史”(李宏图等,2012:8)。 如果把“社会有机体”视为一个连贯的、在
           历史中拥有自身发展轨迹的“观念”,虽然能够呈现关键的思想进程,其
           代价却是丧失了“历史性”,使概念沦为某种先验“观念”的表达形式,
           而思想家更是被简化为“观念”借其口舌形诸语言的载体,他们作为历
           史言说者的主体性自然也无从展现。 事实上,概念从来不是“稳定的实
           体”( stable entities), 它始终处于“变迁”(transformation) 甚 至 “断 裂 ”
          ( discontinuity)之中(李宏图等,2012:8),同一个概念在不同作者笔下很
           可能会呈现大不相同的面目, 而这些不同的概念形式究竟是同种“观
           念”的不同“亚种”,还是本身就代表了非常不一样的“观念”,不能妄下
           论断。 因此,从“概念史”而非“观念史”角度切入“社会有机体”,可以避
           免作出过于简单的预设,这更加凸显了这一概念在 19 世纪的复杂性。
               除此之外,概念的使用者也并不是被动地运用给定的话语资源,而
           是从各自的理论和现实意识出发,运用概念作出“行动”,或意欲达成某
           项政治目的, 或想要扭转社会对某个问题的主流看法。 概念的“真正
           的”意义也因此成为思想家所要争夺的对象(李宏图等,2012:9-11)。 就
          “社会有机体”概念而言,近 40 年间涌现的不少思想史作品都具有这一
           层面的观照, 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这一概念在 19 世纪所具有的竞争
                       5
           性意义、复杂交错的维度和多样的诠释路径。 学者们普遍意识到,当维


           (接上页) 克(2010)的《言语行动,语言或“概念史”》中。 国内对这一方法论的介绍和讨
           论参见李宏图(2005)的文章《语境·概念·修辞———昆廷·斯金纳与概念史研究》,以及由
           其组织撰写的《概念史笔谈》(李宏图等,2012)。
           4. 例如,科克尔(Coker,1910)在《国家的有机体理论:19 世纪将国家 诠释为 有机体或人
           的 学说》中 的 梳理 ,巴 尔内斯(Barnes,1926)和 索罗 金(Sorokin,1928:195-218)对 社 会 学
           中“生物诠 释”(biological interpretation)的梳理,以及美国德 裔社会学 家 所 罗 门(Salomon,
           1923:138-141) 为 《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撰写的 “社会有机体” 词条, 以及菲利普斯
           (Phillips,1970)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哲学、生物和政治思想中有机主义的梳理等。
           5. 例如,弗里登(Freeden,2011:77-116)对维 多利亚 时期新 自 由主 义 的 研 究、 (转下页)


           · 120·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