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社会》2021年第3期
P. 72

传统士人与现代艺术场域的相遇:黄宾虹的三次“被”发现

                    2017 年 6 月 19 日晚,在嘉德 2017 春季“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
                夜·近现代”的拍卖会上,黄宾虹的作品《黄山汤口》从 7200 万元起拍,
                经过多轮激烈竞价,最终以 3.45 亿元的金额(加佣金)成交,成为黄宾
                虹个人作品中成交价最高的一幅,这标志着黄宾虹跨入了“亿元画家”
                的行列。     1
                    以上 三段 文 字 呈 现的是 黄宾 虹 人生 中的三个 历 史 性 时 刻 , 这 三
                个时刻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情境 。 第 一 个 历史 性 时 刻 发 生 在民
                国时期的上海,黄宾虹被学者傅雷称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代表,从此 被
                推向上海艺术场域的前台; 第二个 历 史 性 时 刻 发 生 在中华人民 共 和
                国成立后的杭州,黄宾虹作为统一战线政策下的老一辈艺术家,被华
                东 人民 政 府 授 予“中 国 人 民 优 秀 画 家 ” 称 号 ;第 三 个 历 史 性 时 刻 发 生
                在 2017 年的北 京 国际 饭 店 , 黄宾 虹 在艺术拍卖 市 场被资 本 发 现 ,成
                为“亿元画家”。
                    从中国艺术精神的代表到“中国人民优秀画家”再到“亿元画家”,
                黄宾虹作为“画家”的身份被反复建构,然而与这些历史现实相矛盾的
                地方在于,黄宾虹并不将自己视为“画人”。 另外,黄宾虹也不愿意卖
                画,他曾在信中多次向朋友谈及他对卖画的态度:“拙画不愿鬻于市,分
                赠识者,略存见古法而已,可不寄还”(黄宾虹,2016)。 然而吊诡的是,
                在黄宾虹去世后,他的声望反而是以他最不愿意见到的方式建立的。 黄
                宾虹的士人身份已不再为人们提及, 呈现在当今世人视野中的是“画
                家”黄宾虹以及在书画拍卖市场上“亿元画家”的身份。
                    黄宾虹“画家”这一社会角色的建构过程正反映了晚清及民国以来,
               “士人”这个具有整全性的社会角色向职业分工下的“画家”转变的趋
                势。 晚清及民国以来,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传统士大夫群体逐渐向现代
                新式知识分子转变:传统士人接受儒家教育,以“学而优则仕”作为安身
                立命的方式, 而科举制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成立使得士人们失去了晋
                升之途,不得不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文化资本,逐渐向近代职业分工下的
                文化精英转变。 本文以黄宾虹为个案,尝试探究在近代以来社会角色由
                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一个具有整全意义的“士人”如何被塑造成
                现代职业分工意义上的“画家”。

                1. 参见:“黄宾虹 3.45 亿领跑,嘉德‘大观之夜’破亚洲拍卖纪录”,载《21 世纪经济报道》2017
                年 6 月 24 日版(http://www.21jingji.com/2017/6-24/0OMDEzODFfMTQxMjY0OA_2.html)。

                                                                          · 65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