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社会》2021年第2期
P. 168

“末日重建”与走下神坛的女英雄

                突的悲剧之后, 由包括女性领导者和各行各业普通女性在内的几代人
                之牺牲和贡献来实现国家重建的极端案例。 战后的卢旺达女性以惊人
                的强悍、坚韧和智慧,从生产与再生产两个方面,支撑了战后卢旺达经
                济和社会的重建,推进了非洲政治和平与社会秩序的恢复,这是她们对
                非洲乃至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大屠杀后卢旺达社会重建的过程中, 国家与女性的关系呈现出
                前所未有的依存性与非比寻常的特殊性。 由于战后男性劳动力大量短
                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维系需要女性走出传统性别分工体系,承担繁
                重的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管理职责。 应该说,此时的女性参与生产不仅
                是一种可能,更是一种现实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卢旺达政府在政治、
                经济、教育、法律、健康等领域都积极推动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战略,并
                由此塑造了冲突后卢旺达国家重建与政治和平的国际形象。 但与此同
                时,在劳动力严重短缺和公共照料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卢旺达政府保留
                并进一步强化了人口再生产的家庭私人责任, 而传统的家庭结构和社
                群文化对再生产责任的分担却在战乱和现代化进程中被不可逆转地削
                弱了。 因此,这些女性领导者不但无法得到传统大家庭女性成员的协助
                和支持,国家重建的需要还让其中很多人与丈夫两地分居。 与国家话语
                和政策上的转变相比,卢旺达传统社群、家庭内部性别观念和角色分工
                的改变仍然非常有限, 这使得女性领导者在承担与男性相似的公共职
                责的同时,仍然承担着家庭再生产劳动。 在两种沉重负担之间频繁切换
                导致她们在身体、心智和情感上面临着多重问题。 这些女性领导者在逆
                境下激发出强大的调整和应对能力, 同时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
                力、疲惫和对家人的愧疚。
                    与西方国家女权运动和实现性别平等的路径不同, 卢旺达政治选
                举的性别平等并不完全是社会文化在自发演进过程中自下而上的逐步
                探讨与推动,而是在战后国家百废待兴、性别比严重失调,需要最大程
                度动员国内外资源和支持的极端状态下, 由国家和高层女性联合推动
                的自上而下的激烈转变。 由于缺少历史文化的自然演进与基层社会的
                普遍认同, 国家与女性的联盟仍然表现出双方权力关系不对等和社会
                支持脆弱的特征: 国家重建与经济发展需要最大程度地动员女性劳动
                力资源,因此卢旺达女性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女性那样,被要求参与
                密集化的经济生产和公共事务, 但是却缺少国家公共机构对再生产劳


                                                                          · 161·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