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40

法治国、警察国家与领袖民主制:西欧现代国家构建的三条线索

                尔曼编辑的《经济与社会》中的第二分册。 得益于施鲁赫特等人的研究
                和新版《韦伯全集》的编纂工作,今天我们得知,温克尔曼版《经济与社
                会》 的第一分册“社会学的范畴学说”(Soziologische Kategorienlehre),实
                际上是韦伯在去世前把他原本所负责的部分重写了一遍。 因此,它们不
                是同一本书的两个部分,而是一本书的两个版本,分别创作于第一次世
                界 大 战(以 下 简 称“一 战 ”)之 前( 1911—1913)和一战之后(1919—1920)
                                    1
                ( Weber,2003:820-821; !Schluchter,1989)。
                    不过,韦伯在一战之前并没有完成“经济与诸社会秩序和权力”。 尤
                其是 全 书 最 后 一 章“支 配 ”只 写 到“非 正 当性 支 配 :城 市 的 类 型 学 ”一
                节,最后两节“现代国家的发展”和“现代政党”则只留下了标题。 然而,
                无论是上述标题,还是韦伯后期屡屡提及的“国家社会学”的讲法,都提
                示我们“支配”部分的最终落脚点是现代国家的构建问题。尽管在辛茨、
                                                                 2
                罗森伯格、科卡( Jürgen Kocka)和布鲁纳(Otto Brunner ) 等历史学家以
                及波齐(Gianfranco Poggi)和蒂利(Charles Tilly)等社会学家那里,我们能
                够看到韦伯的相关议题和概念对他们研究国家问题的启发和影响,但
                是,这并没有得到韦伯研究者的充分重视。 当我们随手翻开一篇有关韦
                伯支配社会学的论述时, 充斥其间的是关于各种静态的正当性支配类
                型的讨论,至于现代国家构建的动态过程却很少有研究者去触及。
                    自腾布鲁克在其著名的 《马克斯·韦伯作品中的主题统一性问题》
                一文中质疑玛丽安妮·韦伯和本迪克斯把《经济与社会》看作韦伯最重
                要的、最终的作品,转而主张从《宗教社会学文集》的“前言”、《世界诸
                宗教之经济伦理》的“导言”和“中间考察”入手去解读韦伯思想以来,
                上述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改观, 反而更不乐观了 (Tenbruck,1980:324-
                328)。 正如腾布鲁克本人所指出的那样,在他之前有关韦伯思想的解释
                主要是沿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方法论著作和解释社会学等
                方向展开的。 而他本人所倡导的进路,并没有改变从统摄韦伯比较宗教
                研究的西方理性化这一议题去定位和解读《经济与社会》的趋势。 在施


                1. 读者可以在该卷附录中看到韦伯在 1910 年和 1914 年为《社会经济学大纲》所拟就的目录
                和分工。
                2. 布鲁纳在《领地和领主权》一书的第二章中对包括韦伯在内的德国宪政史研究传统的批评
                和反思,非常有助于我们澄清韦伯的思路。 实际上,他对领主权的解释并不像他试图呈现给
                我们的那样,与韦伯对各个等级持有的不同法理依据的理解相悖。

                                                                          ·  33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