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32
民族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从“弗莱堡演讲”到“经济与社会”的两条思路
同于德意志还是法兰西民族,而是他们认同或不认同背后的理由差别,
正是这些理由本身,让韦伯看到民族性团结所能包含的差异。 41# 弗莱堡
演讲中韦伯强烈关注的民族国家就像是海中的岛屿那样, 面对着不断
流动的、并不清楚自己民族归属的人们的奔涌和冲刷。 民族性的团结所
具有的现实力量,在这种冲刷之中得以体现。 42
四、余论
韦伯在弗莱堡演讲中提出了非常著名的民族国家是民族的世俗代
理的说法。 从这个说法出发的追问是,对民族国家的感受是不是完全决
定了对民族的感受? 43 对这个影响了韦伯同时代人及其后辈的问题,弗
莱堡演讲其实没有清晰的思考方向。 但因为其强烈的政治指向,我们很
容易认为韦伯有难以抑制的热情使民族国家所代理的民族就此隐身,而
将民族国家向上提升到神圣情感的位置。 仿佛只有这样,誓要摆脱对容
克阶层和俾斯麦道路依赖的德意志国家,才能以更为诚实的态度让全体
人民接受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就没有实现的政治教育。 弗莱堡演讲中的民
族,仿佛只是韦伯在结尾处才提到的未来的光,而留给韦伯这一代人的
只有看不清楚结果的奋斗。 如果是这样,民族的出路就应该是一个比 19
世纪普法战争所见证的德国还要激进和彻底的“文化国家”,也就是彻底
地看到文明要素不属于任何人民这一点所带来的后果的国家。 这样一
来,韦伯对幸福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也许就是莫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
间同样晦暗不明的境况下听到的国族对文明的批判的号角。
但韦伯对民族的思考要比这些思路复杂。 本文试图表明,当我们从
41. 韦伯当然认为阿尔萨斯人认同于法兰西,而在“族群共同体”中,他认为这种法兰西认同
的关键除了文明之外,还有政治记忆,但这个认同的理由和法国国民之于法兰西民族的认同
并不相同( Weber,2009:75),但可惜的是,对这个关键的比较例子,韦伯并没有说明其差异是
什么。
42.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韦伯(Weber,2009:76)带着假设的直接比较:不同的海外德国人面
对与“祖国”作战的情形,表现会如何?
43. 这是韦伯曾参加的第二届德国社会学大会上米切尔斯 (Robert Michels) 的文章(Die
historische Entwicklung des Vaterlandsgedankens)所讨论的主题,转引自布勒伊(Breuilly,2020:
188)。韦伯此处的文字,历史时段的聚焦并不清楚,但自拿破仑战争到第二帝国成立之间的半
个多世纪无疑是关键,而法国革命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改变米切尔斯笔下德国人之于德国的观
念的重大力量( Weber,2008;Gooch,1920)。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