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229

社会·2020·6会·2020·6
           社
           土社会对文字的需求状况: 一是个人成长, 从年幼到年长的短时段序
           列;二是世世代代延续构成的长时段序列。 乡土社会的知识传播就是沿
           着这样的序列展开的。 在个人成长这个持续社会化过程中,长辈、家族
           和社区不断把生产、生活知识嵌入个体内心,而这些世世代代积累下来
           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也即文化,就是通过记忆传播和代际传递的方式实
           现延续的。 这一知识传播的序列也即费孝通先生所言,“经验无需不断
           累积,只需老是保存”。在这样的环境里,知识的传播仅依靠口头语言足
           矣,乡土社会不会产生对文字的需求。                  4
              (4)在时间的持续中形成习惯和社会规范,并在时间中延续。 乡村
           不需要文字的原因是:在一个熟悉的地方长大的人,可以从长辈那里习
                                                            5
           得经验去生活,这些生活经验就是习惯,亦即社会规范。 书中由此引申
           到长老统治,强调教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费孝通先生将教化权力称
           作“长老统治”,以此来分析乡土社会基本治理秩序的机理。教化权力产
           生于每个人来到这个社会之初就必须面对的一整套他(或她)必须接受
           的社会规范,这些社会规范是长辈们长时间遵循并经过世世代代验证,
           可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习惯、习俗等。 在相对稳定的乡土社会里,
           文化比较固定,不会变来变去,掌握文化的年长一代可以对下一代实施
           教化。 因而,长幼之分显示的往往是年长一代实施教化权力的合法性。
               2. 熟人社会形成于空间上的“孤立和隔膜”
               《乡土中国》 不仅从时间还从空间的视角出发来分析社会关系模
           式,可以说,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在书中是浑然一体的。
              (1)“不流动是由于人们居住在同一处地方,且在空间上相对独立
           和隔离”。     6  在乡土社会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人们经常碰面。 基于这种
           空间环境,乡土社会形成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数千年来农业生产方式
           和乡村生活方式几乎一成不变,农民与土地、农业生产和村落生活密切
           联系,“土”成为乡土社会的核心。 土地不可以移动,依赖土地谋生的农
           民便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过着定居生活。 因此,定居是农民生活的常
           态,流动和迁移则是非常态,除非有大的社会和经济变故,农民一般是


           4. 费孝通. 2009. 费孝通全集(第六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16、119、123.
           5. 费孝通. 2009. 费孝通全集(第六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20-121.
           6. 费孝通. 2009. 费孝通全集(第六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10.

           · 222·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