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10
民族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从“弗莱堡演讲”到“经济与社会”的两条思路
势。 普鲁士容克通过庄园建立的政治—经济支配,对韦伯而言不仅是家
产制政治的基础,也是在德国东部支持德意志化的力量。 韦伯对容克面
临的危机做出了两方面的判断:一方面,容克阶层所面临的的经济压力
来自于其依赖农业出口的历史, 也来自于德国在 19 世纪开始工业化的
历史(Riesebrodt,1989;Pierenkemper and Tilly,2004)。 国际谷物市场的价
格竞争和德国西部的工业化既降低了容克的经济收益,也迫使其放弃对
依附于庄园的劳动力的照顾。 这样一来,容克庄园中公共经济制度的残
余会进一步消失, 庄园农奴阶层越来越像无产阶级一样开始“自由流
动”。 另一方面,容克阶层作为经营地主,事实上很早就进入了为区域市
场生产的角色。 容克阶层要维持土地的生产力,保证自己在经济作物的
竞争中不至于掉队太多,那么开放东部边界,吸引工资较为低廉且对“照
顾”无所要求的波兰裔移民工人就成为替代措施。 而正是在这个劳动力
替代的方案中, 容克阶层身为农业资本家而不复能领导德意志民族性
(Deutschtum)的现实处境更加明显,这在 19 世纪 90 年代德国在保守政
党主导下完成的一系列谷物关税协议中尤其可见(Barkin,1970:57-88)。
将韦伯的农业社会调查与古代农业史研究结合起来看, 庄园作为
一种内陆性的自然经济(Naturalwirtschaft)对韦伯思考 从古 代 城市 到中
世纪社会的经济形态变化很关键(Momigliano,1980),其 所 引 起 的争 议
也没有间断(Banaji,2007:25-31)。 3 不过,正是因为庄园作为一种内陆
自然经济的概念如此强烈, 容克作为一种并非典型的自然经济单位而
被批评就值得深思。 作为经营农庄而不是租佃制庄园(Grundherrschaft)
的容克一方面要维持家产制,另一方面要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这是其相
对于德国其他地区的租佃制庄园的先天劣势。 更重要的是,数个世纪以
3. 韦伯在《古典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1896 年韦伯在弗莱堡的另一个演讲)中将罗马共和国
末期的大庄园视为古代西方向内陆文化转型的关键。 这样的大庄园制有两个基本的形象,一
个是在经济上形成了家产制管理而不是完全依赖奴隶,将庄园雇农变成了特别的、拥有自己
的家庭但不能脱离庄园的劳动力。 这加深了其自给自足的特点(韦伯,2018c:13-15)。 另一个
特点则是庄园脱离了“行政市”的体制(韦伯,2018c:21-23),乡间的“公地”(territoria)成为和
城市平行的行政单位,地主变成了行政首脑和“自成一体的土地贵族阶层”,这意味着拓殖农
民(colonus)欠庄园的劳役是一个触犯公法的行为(韦伯,2018c:24)。 韦伯描写的庄园与罗马
帝国的关系,围绕着自然经济与货币、庄园的人身管辖权与帝国治权的关系、雇佣兵与准国家
军队而展开,其焦点是争夺农民。通过普鲁士-布兰登堡的体制,这些关系在 1870 年后的德意
志第二帝国中继续留存(Nippel,2000)。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