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54

农业转型的社会基础

   涵 。 生活在晚古时期的中国人定能知道 ,“ 礼 ”“ 仁 ” 等概念代表的那种
   文化论 , 已经被赋予了生活意义 , 作为一种深潜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
   文化 , 早已积淀成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了 ( 费孝通 , 2004 )。
       交往细节的 “ 意会 ” 是建立在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之上的 “ 意会 ” 和
   “ 感通 ”, 并通过一些交往细节体现 。 当然 , 对日常生活中交往细节的分
   析 , 既有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已经有一些可以借鉴的
   经验 , 比如 “ 常人方法学 ”、 现象学的方法 。 我国社会学在研究日常生活
   中微观权力的运作时也积累了事件 - 过程分析 、 事件化等具体的分析方
   法 。 区别于实证主义的思路和取向 , 对心态的研究需要在研究方法上
   进行新的探索 。
       如何研究心态呢?费孝通认为研究心态也不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技
   术的革新 , 更重要的是研究者的心态 , 即 “ 将心比心 ”( 费孝通 , 2003 )。
   费孝通进一步将 “ 心 ” 的概念与儒家理学联系起来 , 认为理学中的修身 、
   推己及人 、 格物致知等 , 包含着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 、 科学主
   义的特殊的方法意义 。
       具体到本文就是要区分 “ 内外 ”, 费老所谓 “ 意会 ” 的重要意涵就是
   “ 外人 ” 无法理解 。“ 外人 ” 往往无法理解为何茶厂老板可以通过看似
   “ 和稀泥 ” 的方式解决茶叶的 “ 组织困境 ”。 能否超越研究者 “ 外人 ” 的角
   色是社会学对细节展开研究的关键 。 茶叶产业链条之所以能够成立 ,
   最为关键的是 “ 设身处地 ” 地把握这些细节 , 把握费老所谓的 “ 只可意
   会 、 不可言传 ” 的要素 。 在这个意义上 ,“ 中国人所要的社会科学 , 一定
   是基于体验的 、 反躬自省的 、 将心比心的科学 , 而不是所谓功能论 、 协调
   论或是均衡论这样的概念空壳 ”( 渠敬东 , 2019犫 )。
       七 、 总结与讨论 : 农业转型的社会基础

       茶叶产业的组织模式是我国农业转型过程中一种十分典型的组织

   形态 。 这种组织形态有两个鲜明特征 : 一是家庭经营 , 二是市场网络与
   家庭经营紧密配合 。 这种参与主体众多 、 生产环节灵活分散的产业组
   织形式是我国乡村产业的重要形式 。 2 这种产业组织形态之所以能够



   2. 周飞舟 .2020. 让产业扶贫更有生命力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犮犮犱犻. 犵 狅狏.犮狀 /
   狔 犪狅狑犲狀 / 202005 / 狋20200519 _ 217545.犺狋犿犾 , 浏览于 2020 年 4 月 20 日 。


                                                               ·
                                                            4
                                                           · 7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