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社会》2020年第3期
P. 100
市场化与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 : 2005 — 2015
研究者普遍认为 ,“ 参照群体论 ” 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社会地位较低
的个体大多也会认为社会是公平的 ( 犑犪狊狊狅 , 1980 ; 犛狋狅犾狋犲 , 1983 ), 因此 ,
该理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 “ 地位决定论 ” 的不足 。
其次 , 关于可接纳的社会不平等 , 有研究认为 , 它主要受一个社会
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 由此形成了关于社会公平感的第三种
理论 ———“ 文化价值论 ”。 该理论认为 , 在国家或社会层面存在一个关
于分配公平的主流价值观念 , 这一观念因为各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传
统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社会主流的公平观念会通过社会化
的过程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意识 , 并影响个体对当前分配制度是否
公平的判断 ( 犃犾狏犲狊犪狀犱犚狅狊狊犻 , 1978 ; 犛犺犲 狆 犲犾犪犽犪狀犱犃犾狑犻狀 , 1986 )。 由于
该理论涉及的 “ 公平观念 ” 是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 , 因而更适用于对不
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研究 。 从现有的文献看 , 这种
比较研究通常有三种模式 。 一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比较 。 研究
发现 , 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对分配公平或再分配的态度确实会因社会制
度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 具体来说 , 在比较崇尚市场竞争
的自由主义国家 ( 如美国和加拿大 ), 民众对收入不平等的态度相对宽
容 ; 而在比较崇尚再分配的福利主义国家 ( 如挪威和瑞典 ), 民众更倾向
于认可相对平均的分配原则 , 并对再分配有更高的支持度 ( 犛狏犪犾犾犳狅狉狊 ,
1997 ; 犑 犵 犲狉 , 2006 )。 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进
行比较 。 研究发现 , 在市场化改革之前 , 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比资
本主义国家的民众更加认可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 犓狉犲犻犱犾 , 2000 ;
犌犻 犼 狊犫犲狉狋狊 , 2002 )。 三是对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转型前后进行比
较 。 研究发现 , 在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以后 , 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对不平
等的宽容度都有明显提高 , 有些国家对不平等的容忍程度甚至比资本
主义国家还要高 ( 犓犲犾犾犲 狔 犪狀犱犣犪 犵 狅狉狊犽犻 , 2005 )。 不过 , 目前关于 “ 文化价
值论 ” 的研究大多以国家为分析单位 , 认为同一个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
共享同一种公平观念 , 但这一假定在中国可能并不成立 。 众所周知 , 中
国在经历市场化改革之后 , 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凸显 , 这可能
会导致不同地区的民众对公平产生了不同的主观认知 , 所以 , 我们可以
借助中国的不同地区在市场化程度上的差异对 “ 文化价值论 ” 加以
检验 。
·
9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