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社会》2020年第3期
P. 105

社会 · 2020 · 3

   就会越高 。 因此 , 我们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
       假设 2 : 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 , 可接纳的结果不平等程度越高 ,
   结果公平感也越高 。
       ( 二 ) 市场化改革与机会公平感
       与结果公平感类似 , 市场化改革也会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民众的机
   会公平感 。 首先 , 中国在市场化改革以后 , 社会的流动性不断增强 , 普
   通民众获得了比计划经济时期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 。 在改革开放之
   前 , 城乡户籍身份是影响社会分层的首要因素 , 城市居民在社会地位和
   社会福利方面都大大超过农民 , 农民却鲜有获得城市户口的机会 ( 李
   强 , 2000 )。 在城市内部 , 干部和普通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异是影响收入 、
   消费和社会福利的主要因素 ( 李强 , 2000 ), 但获取干部身份的主要依据
   是政治忠诚 , 而非经济绩效 ( 犠犪犾犱犲狉 , 1986 )。 不过 , 在市场化改革之后 ,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主要体现在 : 第一 , 基于户籍制度的城乡
   分割被逐渐打破 , 农民可以自由进城务工 、 经商 , 这为农民提供了大量
   向上流动的机会 ( 张展新 , 2007 ); 第二 , 单位制逐渐瓦解 , 原本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开始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转变 , 因此 , 普通民众获取社会地
   位和财富的渠道更加丰富和多元 ( 吴晓刚 , 2006 ); 第三 , 尽管政治权力
   依然对地位获得有重要影响 , 但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
   增强 , 因此 , 职业成就与个人能力的关系正变得越发紧密 ( 犅犻犪狀 , 2002 ;
   犠狌 , 2019 )。 综上所述 , 在经历市场化改革之后 , 虽然流动机会的不平
   等依然存在 , 但总体而言 , 中国社会的机会结构正变得越发开放 , 社会
   流动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李路路 、 朱斌 , 2015 ), 总体社会流动机会
   的增加也影响到民众的主观感知 。 怀默霆 ( 2009 ) 的研究发现 , 绝大多
   数中国人都认为 , 教育 、 天分和勤奋是决定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的主要
   因素 。 基于以上发现 , 我们认为 , 中国自市场化改革以来机会结构的改
   善显著降低了民众感知到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 感知到的机会不平等程
   度越低 , 机会公平感就越就高 。 因此 , 我们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
       假设 3 : 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 , 感知到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就越
   低 , 机会公平感则越高 。
       虽然市场化改革为普通民众实现向上流动提供了大量机会 , 从而降
   低了他们感知到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市场化改革
   也会降低了民众对机会不平等的容忍度 , 从而也降低了他们认为可接纳


        ·
      9
    ·  8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