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社会》2020年第3期
P. 106
市场化与中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变迁 : 2005 — 2015
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 如前所述 , 市场化改革使人们易于接受收入分配结
果上的差异 , 但 “ 谁应该获得多 , 谁应该获得少 ” 依然是一个问题 。 就像
功能主义分层理论所指出的那样 , 社会不平等或社会分层是现代社会或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有效且必要的激励机制 , 所以 , 问题的关键不在
于有人获得的多或少 , 而在于是否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相同的获取较高教
育 、 职业 、 收入等有价社会资源的机会 ( 犇犪狏犻狊犪狀犱犕狅狅狉犲 , 1945 )。 市场经
济的本质特点在于自由竞争 , 因而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维
护竞争机会的公平 。 根据应得主义分配原则 , 竞争机会的公平分布意味
着个人获取成功的机会应当基于自身的能力 、 天赋和勤奋 , 而不应基于
性别 、 民族 、 身份 、 家庭背景 、 社会关系等先赋性或结构性因素 ( 犚犻狋狕犿犪狀
犪狀犱犜狅犿犪狊犽狅狏犻犮犇犲狏犲 狔 1992 )。 从这个角度看 , 市场化改革和应得主义分
,
配原则的确立将会使人们更加关注机会公平 , 因而也会对现实生活中遇
到的机会不平等现象持更加批判的态度 。 自改革开放以来 , 学术界对中
国的市场转型和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 虽然大
多数研究认为 , 市场化改革为普通民众实现向上流动提供了大量的机
会 , 但几乎所有研究都对目前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现象持严厉 ( 甚至更加
严厉 ) 的批判态度 ( 边燕杰 , 2002 ; 李春玲 , 2010 ; 李路路 、 朱斌 , 2015 ; 齐亚
强 、 梁童心 , 2016 )。 与此同时 , 当下社会舆论对 “ 寒门难出贵子 ”“ 拼爹还
是拼搏 ” 等问题的热议也凸显了整个社会对机会不平等的焦虑 ( 张洁 、 郑
雁询 , 2013 ; 李忠路 , 2018 )。 基于这些讨论 , 我们认为 ,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
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 民众已变得越发难以容忍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机会
不平等现象 , 即使这种现象在过去就一直存在甚至相比于过去已有所缓
解 。 因此 , 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
假设 4 : 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 , 可接纳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就越
低 , 机会公平感也越低 。
综上所述 , 市场化改革既可能增强结果公平感和机会公平感 , 也可
能削弱结果公平感和机会公平感 。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 这两
种公平感究竟如何变化 , 只有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才会知道 。
四 、 数据 、 变量和分析方法
( 一 ) 数据
本文使用的是 2005 年和 2015 年的 犆犌犛犛 调查数据 。 犆犌犛犛 是由
·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