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38
谁在舞台中央:相声中的民情与政治
日常生活压力极大的民众中,相声作品只要可以捕捉到民情的“笑点”,
便可经由网络传播而迅速完成其“市场化”过程,从而给演员带来巨大
的现实利益;同样,在越发强调“效率”的时代,在受众越发“扁平化”的
社会状态下,观众无暇品味相声作品中的独特韵味而更愿意以短平快
的方式被各种段子手所满足;而这样一种相声生产机制在重新迎合观
众趣味的同时,也因为“去政治化”的民情状态而不会触发意识形态的
底线要求。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郭德纲作为有着扎实基本功的相声艺
人,他本人有着驾驭各种相声作品的能力,同时,也由于其所具有的深
厚功底和对日常生活与民情实态的敏锐洞察,因而能够以相声的结构
性特征为基础,形成这样一种新的、符合市场化与世俗化诉求的相声作
品生产机制。然而,这样一种生产机制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相声从业
的门槛———随着这样一种作品生产机制的普遍化,越来越多缺少相声
基础训练的艺人开始出现在相声领域,相声作品一方面越来越缺少传
统的韵味而只具有传统相声的表面结构,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不注重叙
事和人物塑造本身的“韵味”,相声作品中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越来
越少。 33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以德云社为代表的相声“新传统”实质上
以历史中形成的相声结构性特征为基础,通过发达的网络媒体再度完
成了相声本身的“标准化”过程。
格尔茨 明 确 指 出,他 所 主 张 的 文 化 概 念 实 质 上 是 一 个 符 号 学
( 狊犲犿犻狅狋犻犮 )的概念,所以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
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也就是析解( 犲狓 狆 犾犻犮犪狋犻狅狀 ),即分析解释
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格尔茨, 1999犪 : 3 )。因此,本文将相声作
为呈现长时段国家 - 社会关系演化特征的文本加以处理。在相声这一
舞台上,底层社会的市井民情、国家政权的意识形态、市场机制的效率
诉求竞相登场,分别在不同时期占据着舞台中心。同时,相声的上述三
33. 渠敬东( 2012 : 113-130 )曾以“项目制”来概括 21 世纪之后国家治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尽
管“项目制”所分析的对象,乃是分税制与行政集权的制度条件下国家治理的新方式,但是这
一研究所呈现出的以“效率”、“事本主义”为核心逻辑的“项目制”已经演化成某种具有普遍性
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意义上,郭德纲与德云社所造就的新的相声生产线已经具有了其典型特
征:德云社作为民间相声团体随着自身的壮大必须应对“批量生产”的市场诉求,而在藉由相
声基础结构特征同时融合“网络段子”完成文本内容生产进而形成生产机制的同时,其相声作
品也越发呈现出“短平快”和“效率至上”的典型特征,反而失去了“人物与故事”这一相声的重
要灵魂。
·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