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126

实质的经济:《礼物》和《大转型》的反功利主义经济人类学


   许是因为这种人生经历在世纪之交那一代学者中并不罕见,又或许是
   因为虽然波兰尼曾在著作中零星地提到了涂尔干的作品,但对当时涂
   尔干学派中经济社会学的领头人丝毫未提及,并且在论著中从未提起
   莫斯的《礼物》( 犛狋犲犻狀犲狉 , 2011 )。另外的原因可能在于两位学者对学术
   与政治关系的不同态度:莫斯一直很小心地保持着自己的政治立场与
   学术兴趣之间的距离,他用法语写作的政论性文章很晚才被翻译成英
   语并为英语学术界所了解( 犌犪狀犲 , 1992 )。相反,波兰尼是一位公共知
   识分子,他与经济自由主义者的论战剑拔弩张。学术和政治对于莫斯
   而言需要泾渭分明,但对于波兰尼而言,两者总是难分难解。但如下文
   所述,所有可能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英语人类学界对两部著
   作的解读偏离了作者的本来意图,这种误解随着学术与政治的分隔、学
   术专业分工的加剧而愈演愈烈。而如果暂时悬置 20 世纪经济自由主
   义对我们视野构成的局限,学者和著述的整体性将成为我们重新思考
   的起点。

       一、时代的误解和国别的偏差

       在“礼物为何要被归还”这一问题的指引下,《礼物》描写了人类社
   会普遍存在的集体之间、个体之间、人神之间的交往:从美拉尼西亚氏
   族之间的开放式的相互依赖,到西北美洲夸富宴中以首领为代表的个
   人竞争,经过古代罗马、日耳曼和印度法律的过渡,最后到现代西方社
   会的基础———个人之间的契约。莫斯以“交换”为关键词囊括了一系列
   遍布世界各处、具有相当差异的礼物流动现象。然而正是这种叙述方
   式构成了《礼物》自身存在的张力,也为后人有意无意地误读《礼物》创
   造了条件。
       莫斯( 2005 : 10 )主要描写了原始社会中两种全然不同的“交换”形
   式,一端是氏族、部落和家庭之间的“总体呈献”,另一端是首领个人之
   间的竞争性的“夸富宴”,并将它们分别视为“基本的总体呈献”和“竞技
   式的总体呈献”。然而,在严格意义上,礼物交换并非缔结这两种关系
   的基础:前者是两个氏族之间并不会因为还礼较少或不还礼而终结的、
   永恒的开放式相互依赖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礼物并非被归还,而是在
   拥有永久关系的双方之间不断流动;而夸富宴,正如莫斯自己承认的,
   是一种“相当罕见”的交换体系(莫斯, 2005 : 9 ),其中礼物并非在对等地

                                                          · 1 1 9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