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55

社会· 2019 · 1

   统方法间其实大可相互激荡、彼此学习,携手共促知识的互诘与积累。
   对此,渠文揭橥了原则、提示了方向,本文则进一步促进了“交叉理解”。
       当然,我们也不宜过分低估“研究社群”间的差异。但若两个社群
   之前的区别不在方法视角的绝对互斥,双方分野又何在呢?对此,若以
   渠文为例,不难发现:两者之别,毋宁是“研究风格”的偏好与选择。换
   言之,两种视角的理论逻辑并非绝对互斥,反系之后建构———学者先选
   择/偏好不同的研究风格,之后再合理化/系统化/区别化其选择,并衍
   生出分道扬镳、水火不容的方法视角。
       两方风格有何不同?我们再结合渠文进行考察。首先,持诠释传
   统的学者更看重文献涵泳与田野感触,必须长期陶冶积累,从中提炼出
   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把握”。后续无论个案选择或者个案理解,都还将
   多次返回前述“总体把握”。相较之下,实证传统虽也看重“总体把握”,
   却远不如前者那么绝对仰赖。之后进入案例解析阶段,由于主题选择
   相对自由,实证信息经常受限,个案解读时必须本于之前把握,放飞理
   论想象,穷尽素材利用———从各种角度逼近,多方反复验证,又可将其
   视为事件,探究发生历程———这样才能拿出出彩的个案研究。相较之
   下,实证传统经常受限于务实考量,难以开放选择主题,但研究过程开
   始后,却能够坚持一贯标准,又因掌握大量案例,得以完成系统的总结
   与推论。实证传统虽然也容许自由想象、鼓励多方考虑,但绝不仰赖于
   彼。 30
       最后是总结与推论阶段,诠释传统更侧重藉由前述“总体把握”与
   “多方逼近”的往复深入,更加自由地提出更主观的理论总结。相较之
   下,“实证传统”的总结更系统、更严谨、也更客观。 31 总的来说,诠释传
   统更侧重“自由奔放”,而实证传统更要求“系统严谨”;后者更崇尚“科
   学”,前者更向往“艺术”。 32 前者之所得,后者之所失,反之亦然。双方
   既各有所偏好,也各有所选择,但不排除相互理解,同时也不必彼此贬

   30. 对多数实证取向的学者而言,研究方法应该类似“食谱”( 犮狅狅犽犫狅狅犽 ),只需照方抓药,便能
   药到病除。研究者的天赋/才情、类似理论想象能力、多方逼近技巧等,都不是绝对必要的。
   31. 上述所谓“客观”,其实是基于建构的标准,顶多属于“主观公认”( 犻狀狋犲狉狊狌犫 犼 犲犮狋犻狏犻狋 狔 )。
   32. 上述“系统严谨”与“自由开放”的对照,具体表现在两项议题上: ① 类名使用 狏狊. 个体殊
   异; ② 通则解释 狏狊. 特例解释( 犪犱犺狅犮犲狓 狆 犾犪狀犪狋犻狅狀 )。针对上述议题,不同视角/阵营各有取舍
   与追求,形成一个类似光谱的连续体( 犮狅狀狋犻狀狌狌犿 )。但在本文作者看来,各家的差别基本仍是
   程度之别。

    · 1 4 8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