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73

社会· 2018 · 5

   现代生命的外在化问题,其实正好相反,齐美尔在《货币哲学》里描述的
   货币从纯粹手段转变成目的,货币的转变是在目的链内部挪移顶峰的
   位置而已,并没有冲破链条。在面对目的链条时,人必须将下一步当作
   唯一的,将全部能量都投射其中,手段篡为目的其实是目的论最纯粹的
   形态,否则倘若只看重最终目的,反而是非目的论的。回应外在化困境
   的“大转折”恰恰要超越目的性。尽管这些形式原本是生存的手段,被
   束缚在生存之内,现在反倒是生命围绕着它们旋转,仿佛它们本就是
   客观存在的。
       生命与一个世界的 关 系 就像 歌德那 里的 人与 自 然 相 合 宜,既 将
   自然领会为客观的,又 感 到 自 然是 精神化 之镜。譬 如 生命开 始绕着
   艺术回转,意味着“创造着的艺术家的 生命全 都投 入到‘观看’中,他
   欣然将整个生命都朝向 这 一 方 向”( 犛犻犿犿犲犾 , 1918 : 65 )。艺 术 世 界 或
   者说生命作为艺术,不 意 味 着 要像那 些齐 美尔 不认可 的外在 化 艺术
   一样,掌握更多技术,力 图 看 见更 多内 容,关键 是在观 看上投 注更多
   生命,就是更加全身心地让整个生活都跟那些事物发生关联,直到能
   听见这个世界对他的“召唤”( 犚狌犳 ),而他被世界“召唤”( 犫犲狉狌犳犲狀 )恰恰
   是他与世界最深刻的统一( 犌犛犌11 : 59-60 )。以审美主导生命 的人
   “生活在相对短促的片 段 之 中,他 们自 如地 游走在 各种 对立之间,放
   松地任由自己被物掌控,而不会用自信的自我去支配它们”( 犛犻犿犿犲犾 ,
   1918 : 115 )。生命不止在每个世界内 部伸 展,像社 会化 过程那样,一
   次次以具体的 相 互 作 用“更 具生 命”( 犕犲犺狉犔犲犫犲狀 );它 也 要 超 出 生 存
   的目的链,“不 止 生 存”( 犕犲犺狉犪犾狊犔犲犫犲狀 )( 犛犻犿犿犲犾 , 1918 : 25-27 ),要
   与现代那些客观的秩 序 达成 最深 刻 的和 解,像 命运的天职召 唤一样
   投身其中。

       结语

       乍看之下,齐美尔的生命学说与康德的“自律”相比并无新意,既然
   道德法则是人自己赋予的,那肯定是由他的生命出发的,其实不然。正
   因为康德严格排斥任何他律,便不得不先将个体理性立法的部分与感
   性严格分开,设定前者才是真正的普遍的个体以满足道德自律。虽然
   康德作出各种划分,但又无法完全消解被拆分掉的感性部分对应然生
   命的意义。齐美尔抱怨道,康德的自律设定反倒给人开脱的借口,自律

    · 6 6 ·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