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93

社会· 2018 · 4

       在银矿运作正常时,山区村民若粮食不足可以向坝区粮农购买。
   澜沧江西岸山区的村民趁农闲到盐井一带砍柴或以山区特产来交换
   盐,再将盐以人背、马驮的方式运到矿区或者邻近的市场交易;山区村
   民获得银钱之后,再购买坝区生产的粮食自用或供应矿工。在车里(西
   双版纳)、勐允、勐勐、耿马、勐撒这些主要是摆夷(傣族)生活的坝区,土
   地肥沃,灌溉设施发达,水稻产量较高,可以向邻近的矿区和山区民众
   提供足够的稻谷供应。因此,威远江流域的盐井、坝区的稻谷、山区民
   众的贸易活动,共同为银矿区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物资,使矿区与周围
   社会形成了异常密切的社会与市场联系。明末至 19 世纪初,这一体系
   维持了近两个世纪。也就是说,山区土著与不同移民的混合,逐渐建立
   起一个既基于山区本地的粮食生产,也基于澜沧江两岸的物资流通与
   商业贸易的“中间商”的网络联系,保障了矿区物资的供应与流动。
       1790 年以后,随着矿业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杨德渊、张辅国等人
   逐渐对整个山区进行了宗教与政治上的重新整合。作为山区村寨的政
   治领袖,张辅国成为外来商人、官府与矿区的中间人,并获得了政府的
   认可和授权。随着勐勐、孟连土司的衰落,张辅国等人建立的“五佛五
   经”体系又逐渐承担起了商人和矿工保护者的角色。但是,这一体系在
   扩张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1800 至 1810 年前后,随着银矿
   的萎缩和政府对私盐贸易的控制,山区民众对“盐粮贸易”的依赖无以
   为继,私盐供应链断裂连带着让稻谷供应也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失
   业矿工们也没有钱养活自己了。接着,连续几年发生的春旱意味着雨
   季推迟,插秧的时间不得不推后,随之出现整体上粮食总量短缺的问
   题,此时公共存粮或者河谷高低坡的村寨之间的存粮、借粮也不够支
   应,山区粮食短缺的问题严重起来,随之爆发了山区民众与坝区民众之
   间的冲突。从孟连土司的角度来看,这是山区的匪徒与坝区摆夷村寨
   之间的冲突。嘉庆十六年( 1811 )春旱,至五月中下旬雨季仍没有到来,
   山区梯田等待插秧的倮黑村寨陷入了缺粮恐慌。此时,越来越多的矿
   硐相继关闭停业,一大批失业矿工也从矿山流入到周围村寨中,失业矿
   工与村民多次到坝区抢劫粮食。悉宜厂于乾隆年间开办,晚于募乃厂
   和茂隆厂, 48 在矿上作业的矿工既有外地来的汉人,也有本地土著,他


   48. 参见《光绪续修顺宁府志》,“矿产”(党蒙: 2001 : 351-352 )。

    · 8 6 ·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