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169

社会· 2018 · 4

   模式:个人模式(在西方文化中有时被归纳为宗教模式)、生理/医学模
   式和社会模式。这也是对残障研究发展历史中三个阶段的概括。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些社会活动家和学者提出并且大力倡导“社会模
   式”。迈克尔·奥利弗( 犕犻犮犺犪犲犾犗犾犻狏犲狉 )指出:“……从我们的观点看,
   是社会使生理上残损的人丧失了能力。残疾是我们施加于残损之上的
   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被独立或被排除在社会参与之
   外。因此,残疾群体在社会中是受压迫的群体。为了理解这些,就需要
   区分生理残损与患有这种生理残疾的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把残
   损定义为肢体上的缺失或者肢体的组织和机能有缺陷;而残疾是指由
   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很少考虑生理上残损人群的特点而使他们从
   主流社会中脱离出来,进而缺乏社会参与的情况。”( 犗犾犻狏犲狉 , 1996 : 22 )
   社会模式的革命性贡献在于其将障碍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视角从个人转
   向社会,指出不应当由人们来适应社会,而应当由社会适应人们的不同
   状况。“基于社会模式的核心含义,(应)改变的并非是被介入的残障者
   个体,而是强调改变社会环境本身。”(杨锃, 2015 : 13 )
       美国社 会 学 家 欧 文 · 左 拉 ( 犐狉狏犻狀 犵 犣狅犾犪 )提 出 了 “普 同 模 式 ”
   ( 犝狀犻狏犲狉狊犪犾犕狅犱犲犾 ),强调障碍体验并不属于少数人,每个人都有可能遭
   遇障碍。根据生活常识可知,人在幼年和老年时期在家庭和社会中会
   遭遇许多障碍,即使在壮年期,生病、受伤或者怀孕的时候也会遇到种
   种障碍;障碍可能产生于许多场景和时刻,例如当人们进入一个新的语
   言环境时,或者双手提重物时。可以说,终其一生都能保持“健全”状态
   的人根本不存在。因此,普同模式号召人们更加关注障碍体验的普遍
   性和共通性,也号召基于此来理解和处理障碍( 犣狅犾犪 , 1982 )。
       普同模式与社会模式存在差异,例如,社会模式强调残障的产生应
   归咎于社会,一些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将障碍理解为社会的歧视甚至是
   政治压迫,将遭遇障碍的人群理解为少数群体,进而争取少数群体的平
   等权利,要求出台面向少数群体的公平政策。“少数族群的政治选择在
   于,通过障碍认同圈定出一类边界清晰的少数族群,其目标是通过基于
   公民权益的残障者权利运动去建设为了残障者的无障碍设施,剔除社
   会障碍,实现残障者的社会参与。”(杨锃, 2015 )这样的努力对集中力量
   扩大政治影响而言非常有效。但“左拉不倾向于分隔,而是期待联合的
   策略,使残障者权益运动超越了公民权运动的框架,与增进老龄人口福

    · 1 6 2 ·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