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10

“官场 + 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


   “政府干预型”与“市场经济型”体制经历了多次轮回变迁,而每一次国
   家经济政策的大调整均与经济学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认知与理论
   争辩有着深刻的联系。 1

       18 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一直伴随着关于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的认知与争论,呈现周期性的摇摆反复。例如从强
   调国家干预的“重商主义”到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从英国的
   “自由贸易”理论到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所主张的“国家干预学说”。进
   入 20 世纪,从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前处于鼎盛地位的“新古典经济
   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盛, 20 世纪八九十
   年代见证了市场派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强劲复兴和凯恩斯主义的全面式
   微。始于 2007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又让经济学对
   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有效性理论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与体制转型同样是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
   语境下被诠释和争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迎来了现代化
   与经济赶超的浪潮,战后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及苏联工业化的
   成功促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政府主导或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一
   轮政府强势干预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为一些国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
   济增长,但大多数国家最终陷入经济停滞。“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
   引发了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
   新思考和激烈辩论。国际政治学界出现了影响广泛的“发展型国家理
   论”( 犑狅犺狀狊狅狀 , 1982 ; 犃犿狊犱犲狀 , 1989 ; 犠犪犱犲 , 1990 )。这种观点认为,东亚
   经济之所以成功在于政府有意识的干预,用政府干预替代市场失效;通
   过精心设计的产业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故意扭曲价格,以此扶持一些
   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发展,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赶超。经济
   学家对东亚经济崛起的解读则有所不同。 1993 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
   份著名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东亚经济的成功在于市场导向和政府
   引导相结合的政策,如自由竞争、出口导向、减少政府管制等,从而实现
   了资本积累、资源有效配置和技术赶超( 犠狅狉犾犱犅犪狀犽 , 1993 )。与政治学
   界提出的“发展型国家理论”不同,世界银行认为政府替代市场不是东


   1. 尤金和斯坦利斯罗( 犢犲狉 犵 犻狀犪狀犱犛狋犪狀犻狊犾犪狑 , 1998 )详细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
   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学术争论与国家政策演变的互动过程。

                                                            · 3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